宿雨霽氛埃,流云度城闕。
河堤柳新翠,苑樹花先發。
洛陽花柳此時濃,山水樓臺映幾重。
群公拂霧朝翔鳳,天子乘春幸鑿龍。
鑿龍近出王城外,羽從琳瑯擁軒蓋。
云罕才臨御水橋,天衣已入香山會。
山壁嶄巖斷復連,清流澄澈俯伊川。
雁塔遙遙綠波上,星龕奕奕翠微邊。
層巒舊長千尋木,遠壑初飛百丈泉,
彩仗蜺旌繞香閣,下輦登高望河洛。
東城宮闕擬昭回,南陽溝塍殊綺錯。
林下天香七寶臺,山中春酒萬年杯。
微風一起祥花落,仙樂初鳴瑞鳥來。
鳥來花落紛無已,稱觴獻壽煙霞里。
歌舞淹留景欲斜,石關猶駐五云車。
鳥旗翼翼留芳草,龍騎駸駸映晚花。
千乘萬騎鑾輿出,水靜山空嚴警蹕。
郊外喧喧引看人,傾都南望屬車塵。
囂聲引飏聞黃道,佳氣周回入紫宸。
先王定鼎山河固,寶命乘周萬物新。
吾皇不事瑤池樂,時雨來觀農扈春。
龍門應制。唐代。宋之問。 宿雨霽氛埃,流云度城闕。河堤柳新翠,苑樹花先發。洛陽花柳此時濃,山水樓臺映幾重。群公拂霧朝翔鳳,天子乘春幸鑿龍。鑿龍近出王城外,羽從琳瑯擁軒蓋。云罕才臨御水橋,天衣已入香山會。山壁嶄巖斷復連,清流澄澈俯伊川。雁塔遙遙綠波上,星龕奕奕翠微邊。層巒舊長千尋木,遠壑初飛百丈泉,彩仗蜺旌繞香閣,下輦登高望河洛。東城宮闕擬昭回,南陽溝塍殊綺錯。林下天香七寶臺,山中春酒萬年杯。微風一起祥花落,仙樂初鳴瑞鳥來。鳥來花落紛無已,稱觴獻壽煙霞里。歌舞淹留景欲斜,石關猶駐五云車。鳥旗翼翼留芳草,龍騎駸駸映晚花。千乘萬騎鑾輿出,水靜山空嚴警蹕。郊外喧喧引看人,傾都南望屬車塵。囂聲引飏聞黃道,佳氣周回入紫宸。先王定鼎山河固,寶命乘周萬物新。吾皇不事瑤池樂,時雨來觀農扈春。
這是一首應制的七言歌行,記述武后訪問龍門之事。史載:武后游龍門,命群官賦詩,先成者賜以錦袍。左史東方虬詩成,拜賜坐未安;之問詩后成,文理兼美,左右莫不稱善,乃就奪錦袍衣之。
此詩的幾個詞語需要解釋。“黃道”是太陽的軌道,因此也就是帝王之道。“鼎”是王朝正統的象征。“瑤池”是周穆王與西王母歡宴的地方,這里暗示過度奢侈或縱欲的要求。
宋之問贊美武后的出游,用了許多較早的京城歌行的技巧,但他將夸張的描寫詩句連接成近于敘述的形式,顯得更加復雜。七世紀七十年代的京城詩人從京城賦中借來結構,以某種諷喻或否定的反應修飾他們對聲色之美的贊揚。這種結尾在這里是不合適的,甚至是危險的。可是,詩人仍然需要以某種道德評論結束詩篇,所以宋之問在結尾贊美了武周政權的正統性及道德力量。
這首詩不時出現宮廷宴會詩的慣例。最先出現的兩句七言詩(第五、六句)不對偶,但是隨著詩人開始描寫風景,各聯詩就完美地相配了。詩人也未放棄宴會結束的長段描寫,落日和淹留的快樂都寫得與宴會詩一樣得體。這種華美的描寫風格一定曾經具有極大的吸引力,當杜甫在安祿山叛亂后,回憶唐朝失去的繁盛時,常常哀傷地模仿這種宮廷描寫風格。
宋之問。 宋之問,字延清,一名少連,漢族,汾州(今山西汾陽市)人。一說虢州弘農(今河南靈寶縣)人。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。
秦樓月 關盼盼。清代。武鐵峰。 春寂寂。落紅飛滿闌干碧。闌干碧。危樓空結。素心誰白。去年歸燕今年識。獨留清怨千秋惜。千秋惜,畫成纖影,試臨風說。
次韻文士穎留題李子充雙寂軒詩。。郭印。 默默幽軒祗自知,天人一理未容欺。檐光坐揖青山入,窗影閒看白日移。休道囂塵侵晏宅,由來表里堪黃陂。思惟泯處全真現,存得靈龜笑朵頤。
千秋歲 贈王子丹麓五十初度,奉次原韻。清代。宋犖。 韋編三換。一石才過半。丘壑性,終難變。傳文洛紙貴,顧曲吳綾賤。便便也,撐腸柱腹皆奇卷。日起花磚晏,短發梳還亂。追往事,休增嘆。杯螯左右手,便是長生愿。君不見,丹樓百尺仙居幻。
齊前后舞歌二首 其二 后舞階步歌。兩漢。佚名。 皇皇我后,紹業盛明。滌拂除穢,宇宙載清。允執中和,以蒞蒼生。玄化遠被,兆世軌形。何以崇德,乃作九成。妍步恂恂,雅曲芬馨。八風清鼓,應以祥禎。澤浩天下,功齊百靈。
社后已未始雨酒邊書。元代。方回。 今年五月梅,晝夜雨不止。及茲七八月,一旱乃如此。古言了無驗,社公飲舊水。豈其世俗移,難復論常理。里門分內竟,誰記戊與己。詰朝始霡霂,漸作霈然喜。破靴行荒園,沙泥濡足指。蕉扇戴頭歸,聲類釣蓬底。有田谷不登,無田吾何恥。荷鋤蒔蔬者,告謂土潤咫。芙蓉一二開,紅蓼亂紛委。木落樓閣出,風物甚清美。偶茲樽酒具,小醉亦可爾。土木愚頑姿,頹然隱吟幾。天地萬古悠,微躲一稊蟻。區區曷足云,后當知此士。
和梅花百詠詩 其四十九 宮梅。明代。王夫之。 玉鱗遍覆軟條青,合殿金鋪盡日扃。唯有樓東人睡起,壚煙移遠水晶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