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。唐代。宋之問。 馬上逢寒食,愁中屬暮春。可憐江浦望,不見洛陽人。北極懷明主,南溟作逐臣。故園腸斷處,日夜柳條新。
在路途的馬上渡過晚春的寒食節,
可惜在江邊的碼頭上望,卻看不見來自洛陽灞橋的離人。
雖然被貶為下臣放逐到南方,心中還是惦念著北方的英明的君王,
故鄉家園,令人傷心斷腸的地方,經歷了日日夜夜之后,新的柳條又長出來了!
寒食:寒食節。
可憐:可惜。
洛橋:今洛陽灞橋。
懷:惦念。
故園:家園。
日夜:日日夜夜。
柳條新:新的柳條。
神龍元年(705年)正月,宰相張柬之與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,誅殺二張,迎立唐中宗,宋之問與杜審言等友皆遭貶謫。宋之問貶瀧州(今廣東羅定縣)參軍。
這是一首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五言律詩,是詩人被貶到瀧洲后,次年春秘密逃還洛陽探知友人所作的詩。
前兩句寫寒食景象,為下面的抒情做鋪墊。后兩句直接抒情,抒發失去家園之痛。
在路途中,正是寒食節,在陽春三月年,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發對故國的懷念之情,對君主的惦念。
宋之問。 宋之問,字延清,一名少連,漢族,汾州(今山西汾陽市)人。一說虢州弘農(今河南靈寶縣)人。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。
秋雨嘆十解。宋代。楊萬里。 霖霖滴滴未休休,不解教儂不白頭。卻把窮愁比秋雨,猶應秋雨少於愁。
浣溪沙 其三。唐代。張泌。 獨立寒階望月華,露濃香泛小庭花,繡屏愁背一燈斜。云雨自從分散后,人間無路到仙家,但憑魂夢訪天涯。
次韻程給事書院浣紗石二首 其一。宋代。趙抃。 傾國鉛黃不假施,吳兵勍敵頓凌夷。苧羅石在千馀載,好事公今尚作詩。
歸京口。宋代。王存。 倦宦歸來故國春,北樓千尺絕飛塵。江山雄偉增人氣,城壁蕭條類此身。眼底交游隨物老,樽前歌舞逐時新。十年舊事無人問,目送斜陽下廣津。
山家五首 其三。宋代。陸游。 長生固非道,得道自長生。書不傳關尹,言誰契廣成。羅浮觀日出,句曲聽松聲。聞說長安好,何妨醉太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