疏籬曲徑田家小。云樹開清曉。天寒山色有無中。野外一聲鐘起、送孤蓬。
添衣策馬尋亭堠。愁抱惟宜酒。菰蒲睡鴨占陂塘。縱被行人驚散、又成雙。
虞美人·疏籬曲徑田家小。宋代。周邦彥。 疏籬曲徑田家小。云樹開清曉。天寒山色有無中。野外一聲鐘起、送孤蓬。添衣策馬尋亭堠。愁抱惟宜酒。菰蒲睡鴨占陂塘。縱被行人驚散、又成雙。
這是一首敘寫送行惜別的詞作。詞人為心上人送行,首二句所描繪的農(nóng)家景致是他們臨分手之處:“疏籬曲徑田家小,云樹開清曉”,“疏籬”、“曲徑”是典型的農(nóng)家景致,也是詞人于清晨所見近處之景,再往遠處看,籠罩在樹林上的云霧漸漸地散開,時間到了清晨,分手的時分已在即。“曲徑”,唐詩人常建《題破山寺后禪院》詩有“曲徑通幽處,禪房花木深。”此外,“云樹開清曉”句,似化用秦觀《滿庭芳》詞中“曉色云開”句,但周詞的詞序顛倒,所以這里的“開”字似更為精煉。“天寒山色有無中,野外一聲鐘起、送孤篷”,三、四兩句承上而來,詞人的目光依舊停留在遠處,但見晨霧迷漫,帶著寒氣的山巒在云霧中若隱若現(xiàn),分別的時刻終于到了,四野一片寂靜,只見遠處山寺鐘聲傳來,這給凄清的送別場面又增添了一層感傷色彩。“天寒”句,化用王維《漢江臨泛》中的詩句:“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無中。”詞作上片以“疏籬”、“曲徑”、“田家”、“云樹”、“山色”、“孤篷”、“野外”等描繪一幅素淡畫面,畫面極為清靜淡雅,再襯以鐘聲,使得畫面富有動感,在這種環(huán)境中送別,心境自然是凄涼而憂郁的。
詞作下片轉而敘寫自己的心情。但詞人并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來表達,而是以一個個動作和畫面來達到表述之目的。“添衣策馬尋亭堠,愁抱惟宜酒”。這是說送走心上人后,感到寒意襲人和愁意纏繞心間,于是便添加衣服,策馬揚鞭去找驛站,買些酒來驅寒解愁。“亭堠”,亦作亭堡,原為偵察、瞭望的崗亭。《后漢書·光武紀》載:“筑亭堠修烽燧。”這里當是指古代廢置之亭堠,已改為置酒供行人休息場所。因前文已交代“天寒”,故此遂有“添衣”,但實質上是寫詞人之心寒愁濃。詞人又寫自己急急忙忙地尋找亭堠,說明其離愁之濃重。“愁抱”一句是全詞中唯一的直抒其情,“惟宜”二字,強調(diào)了一種無可奈何之情,亦可理解為本詞的主旨。歇拍二句,詞人又忽地轉入寫景,“菰蒲睡鴨占陂塘,縱被行人驚散、又成雙”,詞人飲罷解愁之酒,又匆匆上路,馬蹄聲聲,驚散了池塘旁水草中尚在熟睡的鴨子,但很快它們又成雙地聚在一起睡著了。宋詩人黃庭堅《睡鴨》詩有:“天下真成長會合,兩鳧相依睡秋江。”這本是鄉(xiāng)野常見之景,然實是詞人有感而發(fā),借此以襯托自己的孤單,寄托自己的“愁抱”。正如江淹《別賦》中所寫:“是以行子腸斷,百感凄惻。風蕭蕭而異響,云漫漫而奇色。舟凝滯于水濱,車逶遲于山側。”詞作下片以“添衣”、“策馬”、“尋亭堠”一系列行動,及鴨睡陂塘之景,側面寫出了詞人送別心上人之后無法抒發(fā)的“愁抱”,也暗示出詞人是位羈旅在外的行人。他似要極力在詞作中淡化自己的愁緒,然仍抑止不住地流露出來。
全詞煉字度句,精煉含蓄,疏密相間,勾勒微妙,語言深沉,格調(diào)超然。
周邦彥(1056年-1121年),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,字美成,號清真居士,漢族,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歷官太學正、廬州教授、知溧水縣等。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,提舉大晟府。精通音律,曾創(chuàng)作不少新詞調(diào)。作品多寫閨情、羈旅,也有詠物之作。格律謹嚴。語言典麗精雅。長調(diào)尤善鋪敘。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。舊時詞論稱他為“詞家之冠”。有《清真集》傳世。 ...
周邦彥。 周邦彥(1056年-1121年),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,字美成,號清真居士,漢族,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歷官太學正、廬州教授、知溧水縣等。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,提舉大晟府。精通音律,曾創(chuàng)作不少新詞調(diào)。作品多寫閨情、羈旅,也有詠物之作。格律謹嚴。語言典麗精雅。長調(diào)尤善鋪敘。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。舊時詞論稱他為“詞家之冠”。有《清真集》傳世。
又同黎明府游銅官山二首 其一。明代。鄧云霄。 美人如玉樹,作令得銅官。望氣千峰紫,清談六月寒。訟庭多暇日,幽境洽馀歡。歸路澄湖晚,仙城隔水看。
古有採鞠茱萸篇而無一語及淵明長房舊事鞠茱。宋代。楊冠卿。 落英拾秋鞠,委佩紉芳蘭。以其清且芬,可服仍可餐。吳茱味苦辛,奚亦登君盤。囊紗縈臂玉,恍記汝南山。黃鵠招不來,仙子何時還。
再題翠云山房。。弘歷。 平生山水心,勝地輒留詠。虛軒愜遠寄,萬象供臨憑。嵐靄朝夕變,峰巒前后映。秀是圖畫體,貞為松柏性。如是契靜悟,終古大圓鏡。
至日留安肅署中。明代。韓日纘。 為問朝衣夜向晨,王程留滯動經(jīng)旬。人間添線憐貧女,天上傳餐賜近臣。預遣荔生能應節(jié),即防柳弱欲偷春。應知晴日無云物,肅望分明見北辰。
白虎亭新成二首 其一。明代。鄭廷鵠。 窈窕見深谷,山門郁穹窿。高臺何崔嵬,翠壁增長松。攀蘿一登眺,新享報成功。嗟余始行役,夙心寄雕龍。徘徊詠高調(diào),千載聞清風。
送林丈內(nèi)艱南還二首 其一。明代。于慎行。 慘淡歸人意,春前問去舟。參商初兩地,膠漆已三秋。雨色低津樹,江光隱驛樓。庭花多所恨,不是錦衣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