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園十畝屋頭邊。正春妍,釀花天。楊柳多情,拂拂帶輕煙。別館閑亭隨分有,時策杖,小盤旋。
采山釣水美而鮮。飲中仙,醉中禪。閑處光陰,贏得日高眠。一品高官人道好,多少事,碎心田。
江城子·示表侄劉國華。宋代。吳潛。 家園十畝屋頭邊。正春妍,釀花天。楊柳多情,拂拂帶輕煙。別館閑亭隨分有,時策杖,小盤旋。采山釣水美而鮮。飲中仙,醉中禪。閑處光陰,贏得日高眠。一品高官人道好,多少事,碎心田。
屋子旁邊有田園十畝,春光正好,百花都醞釀競放嬌顏。多情的楊柳,隨風披拂搖擺,籠著淡淡輕煙。幽館閑亭隨處可見,我時時拄著手杖,稍作流連。
采山貨,釣河魚,味道既鮮而美,我是那酣飲中的酒仙,醉倒后的禪人。在閑居的日子里,日上三竿我還酣睡不起。人們都說做一品高官好,但有多少事,聒碎心田。
江城子:詞牌名,又名“村意遠”“江神子”“水晶簾”。此體為雙調,七十字,上下片各七句,五平韻。
劉國華:作者表侄,生平未詳。
別館:別墅。
策杖:拄著手杖。
醉中禪:醉倒后的禪人。禪,這里指醉心禪法者。
參考資料:
1、孫洙 等.唐詩宋詞鑒賞經典集:江蘇美術出版社,2014:523
2、芳園.宋詞三百首精編:天津人民出版社,2015:393
吳潛為南宋名臣,但在朝廷任職時頗受以賈似道為首的權臣排擠。景定元年(1260),吳潛被貶謫到循州(今廣東省惠陽縣),此篇即是他在循州閑居時贈表侄劉國華的作品。
參考資料:
1、思履.宋詞三百首:中國華僑出版社,2013:393
這是一首述志言懷的詞。詞人通過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描述,表明了自己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及淡然閑靜的心境。悠游林下的閑適和禪宗的空靈境界,在作者看來,可以達到融通:經過內“碎心田”而外“一品高官”的紅塵修煉,“仙”“禪”的況味一起隨著鄉村伴日高眠、把酒垂釣的生活油然而生,集中體現在了這首詞中。
上闋描寫詞人的居處。詞人所居之處如同世外桃源,田園十畝,百花競放,柳條依依。于這景物中,詞人的心境表露無遺,他不茍于俗,過著恬然自得的生活。下闋述寫詞人的日常生活。他生活是悠閑隨性的:采山貨,釣河魚,暢飲美酒,睡覺睡到日上三竿。“一品高官”以下三句,詞人直抒胸臆,表明自己安貧樂道,不愿過那鉤心斗角的官場生活。
這首詞寫得平白易懂,不事雕琢。全篇信手拈來,準確妥帖地將詞人自己的心境傳達出來。
吳潛(1195—1262) 字毅夫,號履齋,宣州寧國(今屬安徽)人。寧宗嘉定十年(1217)舉進士第一,授承事郎,遷江東安撫留守。理宗淳祐十一年(1251)為參知政事,拜右丞相兼樞密使,封崇國公。次年罷相,開慶元年(1259)元兵南侵攻鄂州,被任為左丞相,封慶國公,后改許國公。被賈似道等人排擠,罷相,謫建昌軍,徙潮州、循州。與姜夔、吳文英等交往,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。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。格調沉郁,感慨特深。著有《履齋遺集》,詞集有《履齋詩余》。 ...
吳潛。 吳潛(1195—1262) 字毅夫,號履齋,宣州寧國(今屬安徽)人。寧宗嘉定十年(1217)舉進士第一,授承事郎,遷江東安撫留守。理宗淳祐十一年(1251)為參知政事,拜右丞相兼樞密使,封崇國公。次年罷相,開慶元年(1259)元兵南侵攻鄂州,被任為左丞相,封慶國公,后改許國公。被賈似道等人排擠,罷相,謫建昌軍,徙潮州、循州。與姜夔、吳文英等交往,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。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。格調沉郁,感慨特深。著有《履齋遺集》,詞集有《履齋詩余》。
同郭師圣司空仲容探韻得江字。宋代。馮時行。 孤月流高天,分影遍千江。我來無人境,亦復窺幽窗。好客如佳月,開門輒摐摐。月到客亦到,不隔山{左山上兇下兒}谾。把手入茅廬,笑語鐘新撞。一鳴驚人友,更挾飛鳧雙。連璧光照眼,老我心所降。呼童洗瓦盞,竹葉傾冊山缸。清溪漱鳴玉,老樹森高幢。更招二三子,放懷山水邦。分題得佳句,一字鼎可扛。男兒樹勛德,出手便可椿。愿移詩句力,挽俗還純厖。惟予心已灰,庶幾鹿門龐。
商高宗陵廟詩。宋代。李廌。 筑巖胥靡繼甘盤,此道寥寥不復存。古廟秋風塵黯黯,故陵煙樹月昏昏。君臣難遇真千載,岸谷誰知舊九原。魏尚端能似頗牧,獨無新夢到天閽。
同崔太史張侍御飲周都閫亭子。明代。何景明。 公主山亭在,元戎小隊回。碧沙沾細雨,白日映輕雷。已并花邊駿,難孤竹下杯。良宵可乘興,歸騎莫頻催。
舟次故里山下。明代。何鞏道。 望見家山未到家,客愁依舊滿天涯。青尊傾盡詩難寫,綠水流多鬢易華。鶴避漁蓑過別浦,雨催秧鼓急平沙。村煙不似秦人隱,誰種桃溪十里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