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時今夜見師師,雙頰酒紅滋。疏簾半卷微燈外,露華上、煙裊涼飔。簪髻亂拋,偎人不起,彈淚唱新詞。
佳期誰料久參差。愁緒暗縈絲。想應(yīng)妙舞清歌罷,又還對、秋色嗟咨。惟有畫樓,當(dāng)時明月,兩處照相思。
一叢花·年時今夜見師師。宋代。秦觀。 年時今夜見師師,雙頰酒紅滋。疏簾半卷微燈外,露華上、煙裊涼飔。簪髻亂拋,偎人不起,彈淚唱新詞。佳期誰料久參差。愁緒暗縈絲。想應(yīng)妙舞清歌罷,又還對、秋色嗟咨。惟有畫樓,當(dāng)時明月,兩處照相思。
那年的今夜,我與師師姑娘初次相遇。屋內(nèi)琉簾半卷,燭光朦朧;屋外,露花籠霧,涼風(fēng)續(xù)續(xù)。她美麗的雙頰,泛著微醉后的紅潤。拋開髻簪,披拂著秀發(fā),緊偎在我的懷中,她揮淚唱起了新譜的歌曲。
誰知一別多年,久久不能實(shí)現(xiàn)當(dāng)年約定的佳期,只有不盡的愁緒,隱隱約約地縈繞在心里。料想此刻此際,她一定唱罷了清越的歌,跳完了美妙的舞,又在對著寂寥的秋色嗟嘆不已。畫樓依舊,明月依舊,靜靜的秋夜依舊。只有清寒的月光照著兩處相思,一種愁緒。
一叢花:詞牌名。雙調(diào)七十八字,前后闋各七句,四平韻。
年時:宋時方言,猶“當(dāng)年”或“那時”。
酒紅滋:酒后臉上泛起紅暈。
露華:秋夜露珠。涼飔(sī):涼風(fēng)。
偎(wēi):挨貼。
參(cēn)差(cī):本指長短、高低不齊,這里指錯過。
縈(yíng)絲:如絲縈繞,形容糾纏難解。
嗟(jiē)咨:慨嘆,嘆息。
畫樓:雕飾華麗的樓房。
參考資料:
1、徐培均 羅立綱.秦觀詞新釋輯評.北京:中國書店,2003 :57-61
2、劉擁軍 選注.李清照秦觀詞選.成都:巴蜀書社,2000:78-79
3、龔旭東.唐宋愛情詩詞三百首精品.武漢:長江文藝出版社,1992:214-215
宋哲宗元祐五年(1090年)五月,秦觀被召至京師,開始了他長達(dá)四年的京都仕宦生活。在京都時,秦觀常作狎邪游,與青樓女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他被權(quán)貴者詆為“不檢”,“薄于行”,就是指他常與妓女們往來。這首《一叢花》詞就是秦觀贈給汴京一位名叫師師的歌妓的。
參考資料:
1、徐培均 羅立綱.秦觀詞新釋輯評.北京:中國書店,2003 :57-61
2、王醒 解評.秦觀集.太原:山西古籍出版社,2004:135-137
此詞所寫,是他在清秋月夜,在深情地懷念一位名叫“師師”的妓女。詞之上闋,回憶當(dāng)年與師師相見的情景。這是一個秋天的晚上,歌樓上燈紅酒綠,湘簾半卷,華燈初上。師師她酒酣耳熱,雙頰顯出陣陣紅暈。漸漸到了深夜,白露初降,涼風(fēng)吹拂著疏簾。嬌羞怯怯的師師帶著幾分醉意,緊緊依偎著“詞人”。她彈去淚珠,唱了一曲新詞。此句點(diǎn)明了師師作為歌女的身份,同時表明詞的內(nèi)容十分哀怨,所以她在演唱時動了感情,流下了眼淚。
詞之下闋寫別后相思。他們臨別時本來約定再次相見。詞人在《水龍吟》詞中曾說:“玉佩丁東別后,悵佳期、參差難又。”此處“佳期誰料久參差”,說的是同樣意思。卻不想一別多時,重逢難再,一懷愁緒,暗暗地縈繞心頭。此時詞人設(shè)想:師師她大概剛剛歌舞結(jié)束,正對著一庭秋色長吁短嘆。“妙舞清歌”,再次點(diǎn)明師師的身份。一邊是愁緒縈懷,一邊是對月嗟咨,恰好寫出兩處相思。于是迸出結(jié)句:“惟有畫樓,當(dāng)時明月,兩處照相思。”明月依舊,人分兩地。明月似亦有知,此刻正以皎潔銀光照著天各一方的戀人。望月懷人,是中國傳統(tǒng)詩詞常常寫到的題材。唐詩中除杜甫《月夜》外,還有不少作者寫過,如張九齡《望月懷遠(yuǎn)》云: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,情人怨遙夜,竟夕起相思。”等等。宋詞中也有多處寫過,如范仲淹《御街行》:“年年今夜,月華如練,長是人千里。”張先《江南柳》:“斜照后,新月上西城。城上樓高重倚望,愿身能似月亭亭,千里伴君行。”秦觀在《水龍吟》的歇拍中也已寫道:“念多情但有,當(dāng)時皓月,向人依舊。”此處不同的是以畫樓作為陪襯,則人在樓中,月臨樓上,景色如畫。
總之,這首詞語工而入律,上闋寫對方——歌妓師師;下闋寫詞人自己,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是相思。詞之上闋營造了疏簾半卷,微燈閃爍,涼風(fēng)輕拂,玉露初零的意境,讓人感到溫馨甜蜜。師師這個人物,也被寫得有血有肉,富于感情。這一切都為下闋所寫的相思張本。下闋著重抒情,而以“秋色”“畫樓”“明月”等景語點(diǎn)綴其中,令人感到情寓景中,有語盡而情不盡的意味。
秦觀(1049-1100)字太虛,又字少游,別號邗溝居士,世稱淮海先生。漢族,北宋高郵(今江蘇)人,官至太學(xué)博士,國史館編修。秦觀一 生坎坷,所寫詩詞,高古沉重,寄托身世,感人至深。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,多有遺跡。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,麗水的秦少游塑像、淮海先生祠、鶯花亭;青田的秦學(xué)士祠;湖南郴州三絕碑;廣西橫縣的海棠亭、醉鄉(xiāng)亭、淮海堂、淮海書院等。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,墓碑上書“秦龍圖墓”幾個大字。有秦家村、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(hù)單位古文游臺。 ...
秦觀。 秦觀(1049-1100)字太虛,又字少游,別號邗溝居士,世稱淮海先生。漢族,北宋高郵(今江蘇)人,官至太學(xué)博士,國史館編修。秦觀一 生坎坷,所寫詩詞,高古沉重,寄托身世,感人至深。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,多有遺跡。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,麗水的秦少游塑像、淮海先生祠、鶯花亭;青田的秦學(xué)士祠;湖南郴州三絕碑;廣西橫縣的海棠亭、醉鄉(xiāng)亭、淮海堂、淮海書院等。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,墓碑上書“秦龍圖墓”幾個大字。有秦家村、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(hù)單位古文游臺。
以行自西山還相訪。明代。何景明。 聞汝西山去,題詩十日還。獨(dú)行翠微里,應(yīng)到玉泉灣。石璧云孤裊,冬巖菊自斑。煙霞發(fā)妙思,高詠眇塵寰。
贈樂秀才匯川。清代。戴亨。 伊余削籍游京華,疇昔知交絕來往。踽踽孤蹤近十年,邂逅石閭非夢想。高才逸氣淩九霄,冰雪奇文共欣賞。眉山即山相繼來,睥睨今古分雄長。三人磊落天下奇,世求一見恒難期。況與交游日把臂,此生此世誠一時。年來知己盡凋喪,詩文到處含酸悲。群鴟聚族爭腐鼠,安知溲渤潛蛟螭。一椽索處類屈蠖,誰復(fù)問字來卑棲。樂生青云客,慕我如饑渴。月明乘興叩荊扉,疑是山陰夜中雪。金尊綺饌玉作盤,邀我醉飽燈元節(jié)。愛我作大書,不惜絹素供涂污。愛我作長句,頻催屢促如追逋。自愧才同白頭豕,何能揚(yáng)鬣傾江湖。感君意,為君謳。滔滔隴水去不休,各自南北東西流。紛紛草木無堅(jiān)性,幾日飄蕩隨殘秋。與子共采明月珠,與子共寶荊山瑜。男兒立身貴不朽,莫教歲月空荒蕪。我今愿作他山石,攻金攻玉成璉瑚。君不見少年慷慨酣杯酌,移山倒海輕一諾。口血未乾盟已寒,星移雨散何澆薄。
厭住盧家白玉堂,琳宮瀟灑占年芳。光生琪樹風(fēng)霜古,影占銀潢月露涼。
物外根株本仙種,世間紅紫避嚴(yán)妝。遨頭詞伯今何遜,一笑詩成字字香。
上清宮梅同座主閒閒公賦。金朝。李獻(xiàn)能。 厭住盧家白玉堂,琳宮瀟灑占年芳。光生琪樹風(fēng)霜古,影占銀潢月露涼。物外根株本仙種,世間紅紫避嚴(yán)妝。遨頭詞伯今何遜,一笑詩成字字香。
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五。宋代。汪元量。 銷金帳下忽天明,夢里無情亦有情。何處亂山可埋骨,暫時相對坐調(diào)笙。
送寬堂赴南外判宗。宋代。釋居簡。 教欲明南國,無如小召公。塤篪后先奏,魯衛(wèi)古今同。特操銀潢遠(yuǎn),清班玉筍空。洛陽潮雪外,腳腳是華風(fē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