露浥初英,早遺恨、參差九日。還卻笑、萸隨節過,桂凋無色。杯面寒香蜂共泛,籬根秋訊蛩催織。愛玲瓏、篩月水屏風,千枝結。
芳井韻,寒泉咽。霜著處,微紅濕。共評花索句,看誰先得。好漉烏巾連夜醉,莫愁金鈿無人拾。算遺蹤、猶有枕囊留,相思物。
滿江紅·劉朔齋賦菊和韻。宋代。吳文英。 露浥初英,早遺恨、參差九日。還卻笑、萸隨節過,桂凋無色。杯面寒香蜂共泛,籬根秋訊蛩催織。愛玲瓏、篩月水屏風,千枝結。芳井韻,寒泉咽。霜著處,微紅濕。共評花索句,看誰先得。好漉烏巾連夜醉,莫愁金鈿無人拾。算遺蹤、猶有枕囊留,相思物。
“露浥”兩句,扣題中“賦菊”。此言夜露濕潤了剛剛開放的菊花,可惜現在已經不是重陽佳節,過了賞菊的當令時節,但是這菊花還是我行我素地傲霜斗雪而獨自放香。因為菊有“寧愿枝頭抱香死”的氣節也。“還卻笑”兩句,用“茱萸”、“桂花”與菊花作一對比。此言只可笑那茱萸花隨著重陽節的過去而也隨即敗落凋零,并且桂花也在樹上紛紛地凋謝而顯得毫無生色;惟有菊花寧愿在枝頭上抱香而死,卻不改其傲霜斗雪的本質噢。明是贊菊,暗中也含有以菊花作為自己的精神寄托在。表明自己有菊之傲骨,而無萸桂之媚俗態也。“杯面”兩句,述秋景。此言杯中的酒香與園中的菊香混合在空氣之中,引得群蜂四處飛舞。而籬笆下蟋蟀也正在“句句”地鳴叫著,它好像在告訴人們:秋已深矣。“愛玲瓏”兩句,再次“賦菊”。此言園中的水池邊上,主人家用千枝萬朵的菊花交織成一架玲瓏透剔的花屏風,月光透過它照射在水池之中,就倒影出憧憧的花影來。
“芳井韻”四句,承上啟下。此言在園中的水井邊,寒泉旁都開放著各式各樣的菊花,供人欣賞。那經霜的菊葉,濕潤中透出了微紅的顏色。“共評花”兩句,述共同賞菊,填詞吟詩。詞人說:“我們共同觀賞著花園中這許多菊花,同時還在品評著菊花的優劣,而且還互相比賽,看看哪一位才思敏捷先作成佳詞好詩?”“好漉”兩句,述賞花飲酒至通宵。古時酒有清、濁之分,故白居易《問劉十九》詩有“綠蟻新醅酒”的描述,就是飲帶酒糟的濁酒。這里詞人所飲的也是濁酒,所以飲前先用“烏巾”漉凈酒糟,才可飲用。此言詞人面對香花、佳人作通宵漉酒暢飲,但他邊狂飲濁酒,邊還笑著對侑酒的佳人說:“你不要發愁我會醉得失態,如果你頭上的金鈿釵掉在地上,我還能馬上替你拾起來插上呢。”“算遺蹤”兩句,述酒醒。言詞人酒醉后醒轉,發現床頭枕邊尚遺留了佳人身上的物件,不覺睹物思人,倍增相思。
因為是和韻,所以全詞以詞人的寄托、臆想為多,不必詞人親自觀賞菊花后才能填之。
吳文英(約1200~1260),字君特,號夢窗,晚年又號覺翁,四明(今浙江寧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吳氏。與賈似道友善。有《夢窗詞集》一部,存詞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與一卷本。其詞作數量豐沃,風格雅致,多酬答、傷時與憶悼之作,號“詞中李商隱”。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。 ...
吳文英。 吳文英(約1200~1260),字君特,號夢窗,晚年又號覺翁,四明(今浙江寧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吳氏。與賈似道友善。有《夢窗詞集》一部,存詞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與一卷本。其詞作數量豐沃,風格雅致,多酬答、傷時與憶悼之作,號“詞中李商隱”。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。
讀渡江諸將傳。宋代。王邁。 讀到諸賢傳,令人淚灑衣。功高成怨府,權盛是危機。勇似韓彭有,心如廉藺希。中原豈天下,尺土不能歸。
西城晚眺。。黃克晦。 薄暮登城暑氣微,風含睥睨欲沾衣。青山滿目慚高隱,白發盈頭愛落暉。水帶平蕪雙鳥下,云連遠寺一僧歸。深杯未覺黃昏盡,漁火遙生垂釣磯。
贈齡首座主庵 其五。宋代。釋慧空。 說圓不覺拖泥水,立悟分明落二三。要得不移毫發許,寶云山里寶云庵。
浮邱八景 其二 晚沐堂。。梁柱臣。 仙客蓬萊侍直還,晚憐休沐得仙山。聊堪吏隱人間世,欲賦郊居未擬閒。
鵲橋仙 七夕雨。明代。俞彥。 珠蕊初翻,銀河乍滿,風浪其間慣歷。須信來宵憶此宵,總迢遞、應強寥寂。無賴封姨,多情烏鵲,畢竟佳期還覓。別離歲歲一般情,又何用、常年悲戚。
西江月·大道古今一脈。。王惟一。 大道古今一脈,圣人口口相傳。奈何百姓不知焉。盡逐色聲迷戀。在邇不須求遠,何消更遇神仙。分明只在眼睛前。日用常行不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