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牡丹的綠葉在悄悄地舒展,紅牡丹的花色有鮮有暗。
面臨凋零,牡丹愁腸欲斷,請問春光,你可懂得牡丹所想?
綠艷:指碧綠鮮艷的葉子、閑:通“嫻”,文雅的樣子。
紅衣:指紅色的牡丹花瓣。淺復深:由淺到深。據《牡丹史》載:牡丹有“嬌容三變”之說:“初綻紫色,及開桃紅,經日漸至梅紅,至落乃更深紅?!?/p>
愁欲斷:形容傷心到極點。
心:牡丹花內心所想。
這首詩約作于唐玄宗天寶末年(約752—755),當時的作者已步入晚年,而此時正是安史之亂爆發之前,社會動蕩。適逢春日,牡丹盛開,滿肚子苦水的詩人便借之吐露愁緒。
參考資料:
1、張天定.花鳥詩詞欣賞:中州古籍出版社,1992:42-43
這兩句先側重寫牡丹枝葉的狀態和花的色彩。詩人以人寫花,說碧綠鮮艷的牡丹葉,簇簇擁立,多像一個身著綠妝嫻靜文雅的少女;那色彩時淺時深錯落有致的紅色欲滴的花片,又像少女的衣裙。開首這兩句,詩人把美人和牡丹融為一體,寫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。
這兩句是寫“牡丹仙子”的內心世界,說花兒似乎也有情感,也有愁。因為牡丹花與春天同在,在美好的春天里,牡丹花嬌嫩嫵媚,姿容娟秀,清香萬里,占盡了春情。然而,春天不能永駐,誰也無法挽留,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。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與春天同在。春天一去,它就會調零衰敗,漸漸枯萎。因此,人們只知道欣賞春色,欣賞牡丹花的鮮艷,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。
這首詩以美人喻花,意境優美,耐人玩味。在用字造句上,更是煞費苦心.以“綠艷”襯托“紅衣”,使牡丹顯得嬌媚動人。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,愁紅顏易衰,而讓花兒自愁自哀自傷自嘆,真是翻奇出新,別有一番情致。全詩把牡丹花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感,達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,是一篇較好的詠物詩。
王維(701年-761年,一說699年—761年),字摩詰,漢族,河東蒲州(今山西運城)人,祖籍山西祁縣,唐朝詩人,有“詩佛”之稱。蘇軾評價其:“味摩詰之詩,詩中有畫;觀摩詰之畫,畫中有詩?!遍_元九年(721年)中進士,任太樂丞。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,今存詩400余首,重要詩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維精通佛學,受禪宗影響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維摩詰經》,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。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,非常多才多藝,音樂也很精通。與孟浩然合稱“王孟”。 ...
王維。 王維(701年-761年,一說699年—761年),字摩詰,漢族,河東蒲州(今山西運城)人,祖籍山西祁縣,唐朝詩人,有“詩佛”之稱。蘇軾評價其:“味摩詰之詩,詩中有畫;觀摩詰之畫,畫中有詩?!遍_元九年(721年)中進士,任太樂丞。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,今存詩400余首,重要詩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維精通佛學,受禪宗影響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維摩詰經》,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。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,非常多才多藝,音樂也很精通。與孟浩然合稱“王孟”。
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其四。宋代。張耒。 小兒喜學書,滿紙如涂鴉。老婦寒不績,當戶理琵琶。樽中有神物,快瀉如流霞。三杯任兀兀,凍臉生春華。
感事。。吳未淳。 鷸蚌相持急,漁夫兩獲之。圣心不務德,人意況多私。生死忍相假,榮名恥所期。寄言奮翮者,防有翼傷時。
次韻答龔澤卿。宋代。陳造。 君如綠耳抹流沙,躞蹀追風不待撾。綴葺曾童楚山竹,燕游行插曲江花。久煩鳳詔搜奇逸,定復龍光疊寵嘉。叱咤即今凌筆陣,坐令楚幕集歸鴉。
次韻昌甫所寄 其三。宋代。韓淲。 催景陰陽長短宵,天回星紀又玄枵。霜寒草野真無惡,雨濕禾場正不聊。薄晚固宜山色遠,經冬猶未水痕銷。私家一飽官何恤,寂寂閒中歲月飄。
宿隱微山房。元代。華幼武。 二月蘭舟泊上宮,春云不雨玉壇空。苔生白石斑斑綠,魚養丹池個個紅。對酒燭分花底夜,出簾香散竹間風。高寒未覺仙臺遠,只比相逢似夢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