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風吹落戰塵沙,夢想西湖處士家。
只恐江南春意減,此心元不為梅花。
觀梅有感。元代。劉因。 東風吹落戰塵沙,夢想西湖處士家。只恐江南春意減,此心元不為梅花。
北方戰亂初定,春風吹落梅樹枝葉上的塵埃,經冬的梅花今又開放,不由得聯想到以愛梅著稱的林逋。
或許這北方的梅花,在經歷了戰爭烽煙后,也夢想著能夠植根于林逋的孤山梅園中吧?
西湖處士:指北宋詩人林逋(bū)。林逋,字君復,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終身不仕,亦終生未婚。隱居于杭州西湖孤山,二十年足跡不涉城市。因喜植梅養鶴,故有“梅妻鶴子”之稱。古人稱像林逋這樣的有德才而隱居的不仕者為處士。
元:同“原”。
北方戰亂初定,春風吹落梅樹枝葉上的塵埃,經冬的梅花今又開放,不由得聯想到以愛梅著稱的林逋。或許這北方的梅花,在經歷了戰爭烽煙后,也夢想著能夠植根于林逋的孤山梅園中吧?后兩句則宕開一筆,先是擔心江南春色已減,西湖之梅恐已衰歇。但轉念一想,只是借助梅花以發感慨罷了,梅花的盛衰并不是自己真正關心的,詩人所要表達的是對江南美好河山淪入蒙古統治者之手的悲慨。
劉因(1249~1293) 元代著名理學家、詩人。字夢吉,號靜修。初名骃,字夢驥。雄州容城(今河北容城縣)人。3 歲識字,6歲能詩,10歲能文,落筆驚人。年剛20,才華出眾,性不茍合。家貧教授生徒,皆有成就。因愛諸葛亮“靜以修身”之語,題所居為“靜修”。元世祖至元十九年(1282)應召入朝,為承德郎、右贊善大夫。不久借口母病辭官歸。母死后居喪在家。至元二十八年,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,他以疾辭。死后追贈翰林學士、資政大夫、上護軍、追封“容城郡公”,謚“文靖”。明朝,縣官鄉紳為劉因建祠堂。 ...
劉因。 劉因(1249~1293) 元代著名理學家、詩人。字夢吉,號靜修。初名骃,字夢驥。雄州容城(今河北容城縣)人。3 歲識字,6歲能詩,10歲能文,落筆驚人。年剛20,才華出眾,性不茍合。家貧教授生徒,皆有成就。因愛諸葛亮“靜以修身”之語,題所居為“靜修”。元世祖至元十九年(1282)應召入朝,為承德郎、右贊善大夫。不久借口母病辭官歸。母死后居喪在家。至元二十八年,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,他以疾辭。死后追贈翰林學士、資政大夫、上護軍、追封“容城郡公”,謚“文靖”。明朝,縣官鄉紳為劉因建祠堂。
相書語(張璟藏論婦人相引此)。兩漢。佚名。 目有四白,五夫守宅。
御賜圓通禪寺后以詩寄善世全室。。蒲庵禪師。 龍河再鎮感皇情,倡道從來屬老成。睹史夜摩皆聽法,震丹竺國總知名。日邊華構開金剎,海上孤峰見赤城。寶掌有符重應記,虛空同壽祝升平。
瑞蓮詩贈李子才。明代。朱同。 昔年李青蓮,嘉號何芳郁。所以聞孫池,嬌紅變冰玉。方當移種時,蓮房綻新綠。善政猶蒲盧,發達果神速。舊染出污泥,亭亭起初浴?;慕嘉袅攘?,里煙今簇簇。趨事若子來,那復令頞蹙。瑞氣集奇葩,雙鸞并肩宿。豈唯感淳風,政爾勵澆俗。既清貴溪流,復浚練江曲。勛名在朝堂,暫此淹驥足。誰當獻斯歌,預擬汗青錄。
鹿鳴燕會圖為旌德江溥貢士賦。明代。程敏政。 宴罷賓興日未斜,頎然豐采動京華。大鵬水擊三千里,雛鳳文騰五色霞。秋月再分丹桂粟,春風偏上紫荊花。相期更寫瓊林會,趁取才人兩鬢鴉。
憶江南 其六。明代。沈宜修。 湖上風,縹緲楚江東。入面涼生■粉白,飄衣態捲舞衫紅?;渌髦?。光轉蕙,泛漾正無窮。十里杏香吹不盡,四圍麥隴拂來重。清氣獵芳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