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道縣和元彥修梅詞。彥修,錢塘人,名時敏。坐張天覺黨,自戶部員外郎謫監長道之白石鎮。
一朵江梅春帶雪。玉軟云嬌,姑射肌膚潔。照影凌波微步怯。暗香浮動黃昏月。
謾道廣平心似鐵。詞賦風流,不盡愁千結。望斷江南音信絕。隴頭行客空情切。
蝶戀花·一朵江梅春帶雪。宋代。趙鼎。 長道縣和元彥修梅詞。彥修,錢塘人,名時敏。坐張天覺黨,自戶部員外郎謫監長道之白石鎮。一朵江梅春帶雪。玉軟云嬌,姑射肌膚潔。照影凌波微步怯。暗香浮動黃昏月。謾道廣平心似鐵。詞賦風流,不盡愁千結。望斷江南音信絕。隴頭行客空情切。
“蝶戀花”本唐教坊曲,多用仄聲韻,其聲情纏綿而凄婉。趙鼎此詞,更于仄聲韻中選用了“雪、潔、怯、月、鐵、結、絕、切”等哽咽決絕的入聲,借之傾吐了胸中積郁的憤激之情。雖然是 一首和作,卻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家的塊壘,無一絲應酬的痕跡。
這首詞寫的是梅花。張炎《詞源》說:“詩難于詠物,詞尤難。體認稍真,則拘而不暢;模寫差遠,則晦而不明。要須收縱聯密,用事合題。”趙鼎此詞上片全用擬人化的手法,勾魂攝魄地刻繪了梅花的精神。“一朵江梅春帶雪”,當然是白梅了。把它擬作藐姑射山上的女神,再恰當不過了。《莊子·逍遙游》:“藐姑射之山,有神人居焉,肌膚若冰雪,淖約若處子,不食五谷,吸風飲露,乘云氣,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。”這樣一位不食五谷、肌膚若冰雪的女神,正是白梅的形象。然而,她畢竟是一位女神,所以還表現為“玉軟云嬌”,表現為“照影凌波微步怯”。這里似乎又用了《洛神賦》的故事,所謂“凌波微步,羅韈生塵”(《洛神賦》句)。但是,作者此處并無再把梅花比擬作洛水女神的意思。“照影凌波微步怯,暗香浮動黃昏月。”正是林逋的“疏影橫斜水清淺,暗香浮動月黃昏”(《山園小梅》詩句)那一聯詠梅名句的脫胎換骨。這就是張炎所說的“用事合題”。整個上片也寫得“暢而不拘”“明而不晦”,誠屬詠物詞作的上品。
過片處“謾道廣平心似鐵”,仍然是非常合題的用事。“廣平”即唐人宋璟,璟封廣平郡公,其為人也貞操勁節,《舊唐書》說他“在官清嚴,人吏莫有犯者。”人稱之曰“鐵腸石心”。所以這詞里說“心似鐵”。然而就是這位鐵石心腸的人物,卻曾寫過一篇風華旖旎的《梅花賦》,可見縱令鐵腸石心,卻也免不了對梅花繾綣情深。這詞里說“詞賦風流,不盡愁千結。”說的是宋璟,卻也關系趙鼎自己。從詞前小序,知道這詞寫于長道縣。時間當在趙鼎與秦檜因為在對金人議和問題上意見不合,鬧翻了,趙被貶謫知紹興的途中。趙鼎為宋室名相,當初曾薦用秦檜,后來卻被秦檜逼迫得絕食自殺。臨終自書銘旌云:“身騎箕尾歸天上,氣作山河壯本朝。”何等忠義,何等剛烈。很有梅花的冰清玉潔的傲寒精神,所以說這里也關系著趙鼎自己。
結尾處“望斷江南音信絕,隴頭行客空情切”的用事,從表面上看是不夠“合題”的。“隴頭”即隴山,《秦州記》云:隴山東西百八十里。登山巔東望,秦川四五百里,極目泯然,山東人行役升此而顧瞻者,莫不悲思。這里也還暗用了王維《隴頭吟》:“隴上行人夜吹笛,關西老將不勝愁,駐馬聽之雙淚流”的詩意。這樣就承接了上句的“愁”字。說它是用事也可以,說它是抒情也可以。如說是用事,作者恰恰借助于用事,把已經提起的百回千結的不盡的愁,作深入一層的抒發,所以說它是抒情也可,而且是涵蘊更深廣、更加淋漓盡致的抒情。
趙鼎(1085-1147), 南宋政治家、詞人。字元鎮,自號得全居士。南宋解州聞喜(今屬山西)人。宋高宗時的宰相。有《忠正德文集》10卷,清道光刊本。《四印齋所刻詞》有《得全居士詞》一卷,存詞45首。 ...
趙鼎。 趙鼎(1085-1147), 南宋政治家、詞人。字元鎮,自號得全居士。南宋解州聞喜(今屬山西)人。宋高宗時的宰相。有《忠正德文集》10卷,清道光刊本。《四印齋所刻詞》有《得全居士詞》一卷,存詞45首。
懷華陽潤卿博士三首。唐代。皮日休。 先生一向事虛皇,天市壇西與世忘。環堵養龜看氣訣,刀圭餌犬試仙方。靜探石腦衣裾潤,閑煉松脂院落香。聞道征賢須有詔,不知何日到良常。冥心唯事白英君,不問人間爵與勛。林下醉眠仙鹿見,洞中閑話隱芝聞。石床臥苦渾無蘚,藤篋開稀恐有云。料得虛皇新詔樣,青瓊板上綠為文。鳳骨輕來稱瘦容,華陽館主未成翁。數行玉札存心久,一掬云漿漱齒空。白石煮多熏屋黑,丹砂埋久染泉紅。他年欲事先生去,十賚須加陸逸沖。
題無錫楊氏壺中九老圖為蔭北少樞作。清代。夏孫桐。 竹林花萼盡英耆,入洛行窩又一時。各有聲名傳日下,相看杖履趁春期。老人南極占星聚,雅集西園入畫宜。鄉望家禎成國故,從來此會獨標奇。
嚴公解相還豫章追送淞陵作三首 其一。明代。皇甫汸。 古來開閣自平津,幾見功成得奉身。逸老特蒙優詔賜,乞骸何用屢書陳。東都飲餞辭供帳,南驛乘符速去輪。歸到宜春酒應熟,散金惟欲會鄉人。
經桃花夫人廟。唐代。施肩吾。 誰能枉駕入荒榛,隨例形相土木身。不及連山種桃樹,花開猶得識夫人。
雜題畫 其十一 李唐山水。。釋妙聲。 故國江山入莫秋,煙波留與后人愁。古今不預興亡事,只有滄浪獨釣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