夕陽的斜照,射入了深深的閭巷,有誰和我說話,排解新來的憂傷。
古道荒涼,黃昏時很少看到行人,秋風掀動禾黍,我愁思綿綿無量。
反照:即返照,夕陽的返光。閭(lǘ)巷:里巷,鄉里。
憂來與誰語:一作“愁來誰共語”。
無:一作“少”。
禾黍(shǔ):禾與黍。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。《史記·宋微子世家》:“麥秀漸漸兮,禾黍油油。”
曾經繁榮鼎盛的唐王朝經過安史之亂后,山河寥落,城鄉破敗。尤其是昔日繁華熱鬧的古城長安,更呈現出一番蕭條凄涼的景象。詩人耿湋面對此情此景,感慨萬千,無盡的悲哀涌上心頭,因寫下此詩。
參考資料:
1、蒙萬夫 等.千家詩鑒賞辭典.西安:世界圖書出版公司,2006:331-332
這是一首抒發感傷情緒的詠史懷古詩,描繪秋日傍晚的寂靜凄涼景色,抒發了滿懷憂愁而又無人“共語”的悲哀,語言凝練,耐人尋味。
詩一開始從寫靜態的景入筆:一抹夕陽的余暉斜照在還留有殘磚破瓦的街巷上。這凄涼的秋暮景色,不禁使詩人觸景傷情,憂從中來。此時詩人希望有人能來聽他訴說心中的憂傷。若能如此,或許能消釋一點壓在詩人心頭的憂傷。次句緊承首句,“憂來與誰語”,可是環顧四周,竟空無一人,沒有誰能來聽自己傾訴。這兩句詩,景中有情,情隨景生。詩人以樸素簡練的語言,點染出自己面對斷垣殘壁的空城時的悲哀,而此時的空城又恰恰是秋天里“反照入閭巷”時分的空城,這就更濃重地渲染出了作者此時的悲涼心情。
詩的后兩句把人們的視線從近景引向遠景:在冷清的古道上幾乎看不到行人,只見古道旁雜草叢生的田野里,禾黍在秋風中瑟縮發抖。昔日喧鬧的古道上,只有秋風吹禾黍發出的肅殺凄涼的聲音,這聲音使古道顯得越發空曠寒寂,聽了愈使人愁緒紛亂,心情悲傷。這里“秋風動禾黍”一句還暗合了《詩經·王風·黍離》之意。《王風·黍離》詩序說:“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,過故宗廟宮室,盡為禾黍。閔宗周之顛覆,彷徨不忍去。”作者在這里貼切自然地借“黍離之悲”抒發了昔盛今衰的無限惆悵之感。詩人在后兩句詩中以極其洗練傳神的筆墨輕輕地勾勒了幾筆,雖無一字言“憂”,而“憂”意早已溢出言外,悠長不盡。
這首詩結構簡單,但畫面十分生動,令人讀后易生蒼涼之感。
耿湋 [唐] (約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),字洪源,河東(今屬山西)人,唐代詩人。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,約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,大歷十才子之一。登寶應元年進士第,官右拾遺。工詩,與錢起、盧綸、司空曙諸人齊名。湋詩不深琢削,而風格自勝。集三卷,今編詩二卷。 ...
耿湋。 耿湋 [唐] (約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),字洪源,河東(今屬山西)人,唐代詩人。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,約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,大歷十才子之一。登寶應元年進士第,官右拾遺。工詩,與錢起、盧綸、司空曙諸人齊名。湋詩不深琢削,而風格自勝。集三卷,今編詩二卷。
秋后夜起述懷。明代。林景清。 暗數流光似擲梭,平生事業愧蹉跎。不堪臥病經旬久,添得新愁萬種多。籬菊幽香才破萼,井梧涼葉乍辭柯。扶筇試向窗前看,強學吟翁一醉歌。
自遣。。鶴算。 老來拙懶愿全違,不道衰頹事事非。有酒可能謀劇飲,無錢且自典春衣。唐花過眼空紅紫,晉帖留心有瘦肥。偶向庭前觀止水,也同鷗鷺學忘機。
蝶戀花。。黃侃。 又是斜陽催客去。衰柳寒蕪,細認同來處。滿載秋情兼別緒。無言自向天涯路。不恨飄零無與語。祇怕多情,更為儂辛苦。水遠山長從間阻。人間遙作傷心侶。
蝶戀花·將去揚州重至湖上作。。黃侃。 波上殘陽紅萬疊。小得勾留,不負清秋節。一紀重來情緒別。蘆花替我頭如雪。終古雷塘流未歇。杜牧三生,前事憑誰說。后日風帆天畔葉。夢魂應踏揚州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