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片能教一斷腸,可堪平砌更堆墻。
飄如遷客來過嶺,墜似騷人去赴湘。
亂點莓苔多莫數(shù),偶粘衣袖久猶香。
東風謬掌花權柄,卻忌孤高不主張。
落梅。宋代。劉克莊。 一片能教一斷腸,可堪平砌更堆墻。飄如遷客來過嶺,墜似騷人去赴湘。亂點莓苔多莫數(shù),偶粘衣袖久猶香。東風謬掌花權柄,卻忌孤高不主張。
每一片飄零的梅花都教人觸目愁腸,更哪堪殘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,鋪滿了臺階又堆上了墻頭呢?
飄零的梅花就像匆匆過嶺的遷客,墜落的梅花猶如不得已赴湘的騷人。
那么多原來美好高潔的花朵,如今卻沉淪泥土與莓苔為伍,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氣,還久久不去。
啊,讓東風執(zhí)掌對百花的生殺予奪大權,真是差矣錯矣,它忌妒梅花的孤高,對梅花任意摧殘,根本不講憐香惜玉。
落梅:即掉落的梅花。
砌:臺階。
騷人:泛指憂愁失意的文人,詩人。
謬:不合情理的。
權柄:猶權利。
孤高:孤特高潔;孤傲自許。
主張:主宰;作主。
參考資料:
1、劉德奉選注,歷代松竹梅詩選注,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,2013.10,第161頁
嘉定十七年(1224)劉克莊為建陽令,建陽在今福建北部,在當時屬荒僻之地。詩人為了抒發(fā)自己遭貶斥的牢騷,并對當政者有所譏刺遂作此詩。
參考資料:
1、2. 本書編委會編,宋元詩觀止 下,學林出版社,2015.08,第67頁
首聯(lián)的“一片能教一斷腸,可堪平砌更堆墻”,描繪了一幅凄涼衰敗的落梅景象,奠定了全詩凄愴憂憤的基調。每一片落梅都使詩人觸目愁腸,更何況那如雪花般飄落下來的鋪滿臺階又堆上了墻頭的落梅呢?面對如此凄涼的景象,自然引起詩人對社會、人生的思考。
頷聯(lián)進一步刻畫落梅:“飄如遷客來過嶺,墜似騷人去赴湘?!边@兩句對仗工整,化用典故,寓意深刻。兩句詩不僅生動描繪了落梅凋謝飄零、隨風四散的凄慘景象,而且高度概括了歷史上無數(shù)“遷客”、“騷人”的坎坷一生?!帮h如遷客來過嶺”中的“過嶺”,越過五嶺,指到達今廣東一帶,暗喻韓愈被貶謫潮州的故事?!皦嬎乞}人去赴湘”中的“湘”,指湘江流域,今湖南一帶,暗用屈原失寵被逐,投汨羅江而死的故事。然而,這里的“遷客”、“騷人”不僅指屈原、韓愈,而且泛指歷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。詩人一筆雙寫,不僅用“遷客”、“騷人”的遷謫放逐來比喻“落梅”,且用梅花的高潔品格來贊美“遷客”、“騷人”。
頸聯(lián)寫落梅的最后結局:“亂點莓苔多莫數(shù),偶粘衣袖久猶香?!边@兩句與陸游的《卜算子·詠梅》中的“零落成泥碾作塵,只有香如故”有異曲同工之妙。落梅雖零落成泥,但香氣經久不滅。詩人在此表面是贊美梅花,實際上是對那些遭遷謫放逐但是仍堅守志節(jié)的“遷客”、“騷人”的贊頌,用筆委婉,言近旨遠。
上三聯(lián)重在寫景,景中寓情。尾聯(lián)在此基礎上展開議論,是全篇的點睛之筆?!皷|風謬掌花權柄,卻忌孤高不主張。”這兩句看似指“東風”胡亂使用對百花生殺予奪的權力,即不憐香惜玉。實際上,“東風”者,指控的是執(zhí)掌權柄者,詩人用暗諷的筆觸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頭指向歷史和現(xiàn)實中的一切嫉賢妒能、打擊人才的當權者。
這首詠梅詩不同于一般的詠物詩,有著深刻的寓意,寄托著詩人濃烈的悲憤之情。簡直可視為一篇濃縮了的《離騷》。嗚呼!“若非一番寒徹骨,哪得梅花撲鼻香”,劉克莊詠梅詩詞之豐無人可及。不啻于斯,他的一生針對南宋“國脈微如縷”的現(xiàn)狀,寫下了大量抒發(fā)感慨的不同題材的詩篇,愛國之心“似放翁”,高潔之志“似稼軒”,其身其品一如梅花。
劉克莊(1187~1269) 南宋詩人、詞人、詩論家。字潛夫,號后村。福建莆田人。宋末文壇領袖,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,詞風豪邁慷慨。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,官位最高,成就也最大。晚年致力于辭賦創(chuàng)作,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。 ...
劉克莊。 劉克莊(1187~1269) 南宋詩人、詞人、詩論家。字潛夫,號后村。福建莆田人。宋末文壇領袖,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,詞風豪邁慷慨。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,官位最高,成就也最大。晚年致力于辭賦創(chuàng)作,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。
次東卿韻挽北村秋官五首 其三。明代。邊貢。 公昔較我藝,弱冠舉于鄉(xiāng)。公子復青年,探花冠群芳。浩蕩云中衢,接羽相翱翔。思公不可見,斷絕我中腸。
答皇甫子循見寄。。歐大任。 雙魚消息五湖還,玄晏先生尚閉關。人候小車乘下澤,書成殘草寄名山。江南煙月參差際,淮浦風云澒洞間。尺素懷君三百里,竹林何日一追攀。
解嘲 其一。宋代。李彭。 平生癡絕百無憂,黨友相嘲顧虎頭。癡黠胸中各相半,要之與我不同流。
長句和平見治音,京華猶記盍朋簪。聲傳珠履星辰近,影動金蓮雨露深。
云樹有圖憑鷹寄,春山無伴聽鶯吟。懸知兩地看明月,愛國憂民共此心。
詹尚書同文以堵文明所作云樹圖寄徐大參復初仍寄以詩因次其韻。元代。凌云翰。 長句和平見治音,京華猶記盍朋簪。聲傳珠履星辰近,影動金蓮雨露深。云樹有圖憑鷹寄,春山無伴聽鶯吟。懸知兩地看明月,愛國憂民共此心。
送張穆之還鯨山舊居二首 其二。明代。何鞏道。 駑駘無力自蹉跎,重過龍門感自多。南海甘棠留世澤,西淮流水嘆恩波。操同清□常依鶴,書寄山陰好換鵝。一奏玉琴江月上,倚流閒聽縣人歌。
贈太傅中書令張文節(jié)公挽詞三首 其三。宋代。宋庠。 平日開黃閣,茲辰奠素旗。留侯嘗辟谷,巖說遂騎箕。天迥哀笳咽,林長導翣遲。行人此墮淚,何必峴亭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