郁郁澗底松,離離山上苗。
以彼徑寸莖,蔭此百尺條。
世胄躡高位,英俊沉下僚。
地勢使之然,由來非一朝。
金張藉舊業(yè),七葉珥漢貂。
馮公豈不偉,白首不見招。
詠史·郁郁澗底松。魏晉。左思。 郁郁澗底松,離離山上苗。以彼徑寸莖,蔭此百尺條。世胄躡高位,英俊沉下僚。地勢使之然,由來非一朝。金張藉舊業(yè),七葉珥漢貂。馮公豈不偉,白首不見招。
茂盛蔥翠的松樹生長在山澗底,風中低垂搖擺著的小樹生長在山頂上。
由于生長的地勢高低不同,山頂徑寸的小樹,卻能遮蓋百尺之松。
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獲得權勢,有才能的人卻被埋沒在下級官職中。
這種情況恰如澗底松和山上苗一樣,是地勢造成的,其所從來久矣。
漢代金日磾和張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遺業(yè),子孫七代做了高官。
馮唐難道還不算是個奇?zhèn)サ娜瞬艈幔靠删鸵驗槌錾砦⒑?,等到白頭仍不被重用。
郁郁:嚴密濃綠的樣子。澗:兩山之間。澗底松: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?!?/p>
離離:下垂的樣子。苗:初生的草木。山上苗:山上小樹?!?/p>
彼:指山上苗。徑:直徑。徑寸:直徑一寸。徑寸莖:即一寸粗的莖?!?/p>
蔭:遮蔽。此:指澗底松。條:樹枝,這里指樹木?!?/p>
胄:長子。世胄:世家子弟。躡(niè聶):履、登?!?/p>
下僚:下級官員,即屬員。沉下僚:沉沒于下級的官職。
“地勢”兩句是說這種情況恰如澗底松和山上苗一樣,是地勢造成的,其所從來久矣?!?/p>
金:指漢金日磾(jin mi di),他家自漢武帝到漢平帝,七代為內侍。(見《漢書·金日傳》)張:指漢張湯,他家自漢宣帝以后,有十余人為侍中、中常侍。《漢書·張湯傳贊》云:“功臣之世,唯有金氏、張氏親近貴寵,比于外戚。”七葉:七代。珥(ěr耳):插。珥漢貂:漢代侍中、中常侍的帽子上,皆插貂尾。這兩句是說金張兩家的子弟憑借祖先的世業(yè),七代做漢朝的貴官。
馮公:指漢馮唐,他曾指責漢文帝不會用人,年老了還做中郎署長的小官。偉:奇。招:招見。不見招:不被進用。這兩句是說馮唐難道不奇?zhèn)?,年老了還不被重用。以上四句引證史實說明“世胄躡高位,英俊沉下僚”的情況,是由來已久。
這首詩寫在門閥制度下,有才能的人,因為出身寒微而受到壓抑,不管有無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據(jù)要位,造成“上品無寒門,下品無勢族”的不平現(xiàn)象。“郁郁澗底松”四句,以比興手法表現(xiàn)了當時人間的不平。以“澗底松”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,以“山上苗”比喻世家大族子弟。僅有一寸粗的山上樹苗竟然遮蓋了澗底百尺長的大樹,從表面看來,寫的是自然景象,實際上詩人借此隱喻人間的不平,包含了特定的社會內容。形象鮮明,表現(xiàn)含蓄。中國古典詩歌常以松喻人,在此詩之前,如劉楨的《贈從弟》;在此詩之后,如吳均的《贈王桂陽》,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,其內涵是十分豐富的。
“世胄躡高位”四句,寫當時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據(jù)高官之位,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卻沉沒在低下的官職上。這種現(xiàn)象就好像“澗底松”和“山上苗”一樣,是地勢使他們如此,由來已久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至此,詩歌由隱至顯,比較明朗。這里,以形象的語言,有力地揭露了門閥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現(xiàn)象。從歷史上看,門閥制度在東漢末年已經(jīng)有所發(fā)展,至曹魏推行“九品中正制”,對門閥統(tǒng)治起了鞏固作用。西晉時期,由于“九品中正制”的繼續(xù)實行,門閥統(tǒng)治有了進一步的加強,其弊病也日益明顯。段灼說:“今臺閣選舉,涂塞耳目;九品訪人,唯問中正,故據(jù)上品者,非公侯之子孫,即當涂之昆弟也,二者茍然,則蓽門蓬戶之俊,安得不有陸沉者哉!”當時朝廷用人,只據(jù)中正品第,結果,上品皆顯貴之子弟,寒門貧士仕途堵塞。劉毅的有名的《八損疏》則嚴厲地譴責中正不公:“今之中正不精才實,務依黨利;不均稱尺,務隨愛憎。所欲與者,獲虛以成譽,所欲下者,吹毛以求疵,高下逐強弱,是非由愛憎。隨世興衰,不顧才實,衰則削下,興則扶上,一人之身,旬日異狀,或以貨賂自通,或以計協(xié)登進,附托者必達,守道者困悴,無報于身,必見割奪;有私于己,必得其欲。是以上品無寒門,下品無勢族。暨時有之,皆曲有故,慢主罔時,實為亂源,損政之道一也?!边@些言論都反映了當時用人方面的腐敗現(xiàn)象。左思此詩從自身的遭遇出發(fā),對時弊進行了猛烈的抨擊,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。
“金張藉舊業(yè)”四句,緊承“由來非一朝”。內容由一般而至個別、更為具體。金,指金日磾家族。據(jù)《漢書·金日磾傳》載,漢武帝、昭帝、宣帝、元帝、成帝、哀帝、平帝七代,金家都有內侍。張,指張湯家族。據(jù)《漢書·張湯傳》載,自漢宣帝、元帝以來,張家為侍中、中常侍、諸曹散騎、列校尉者凡十余人?!肮Τ贾溃ㄓ薪鹗?、張氏,親近寵貴,比于外戚”。這是一方面。另一方面是馮公,即馮唐。他是漢文帝時人,很有才能,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長這樣的小官。這里以對比的方法,表現(xiàn)“世胄躡高位,英俊沉下僚”的具體內容。并且,緊扣《詠史》這一詩題。何焯早就點破,左思《詠史》,實際上是詠懷。詩人只是借歷史以抒發(fā)自己的懷抱,對不合理的社會現(xiàn)象進行無情地揭露和抨擊而已。
這首詩哪里只是“金張藉舊業(yè)”四句用對比手法,通首皆用對比,所以表現(xiàn)得十分鮮明生動。加上內容由隱至顯,一層比一層具體,具有良好的藝術效果。。
左思(約250~305)字太沖,齊國臨淄(今山東淄博)人。西晉著名文學家,其《三都賦》頗被當時稱頌,造成“洛陽紙貴”。左思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。晉武帝時,因妹左棻被選入宮,舉家遷居洛陽,任秘書郎。晉惠帝時,依附權貴賈謐,為文人集團“二十四友”的重要成員。永康元年(300年),因賈謐被誅,遂退居宜春里,專心著述。后齊王司馬冏召為記室督,不就。太安二年(303年),因張方進攻洛陽而移居冀州,不久病逝。 ...
左思。 左思(約250~305)字太沖,齊國臨淄(今山東淄博)人。西晉著名文學家,其《三都賦》頗被當時稱頌,造成“洛陽紙貴”。左思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。晉武帝時,因妹左棻被選入宮,舉家遷居洛陽,任秘書郎。晉惠帝時,依附權貴賈謐,為文人集團“二十四友”的重要成員。永康元年(300年),因賈謐被誅,遂退居宜春里,專心著述。后齊王司馬冏召為記室督,不就。太安二年(303年),因張方進攻洛陽而移居冀州,不久病逝。
次鎮(zhèn)江守曾宏甫見寄韻。宋代。曾幾。 一別高明去,頻為瘴癘侵。連滄公境界,橫碧我山林。夜雨思同夢,秋風辱寄音。他年如衣錦,畢世莫分襟。
次韻徐太博。宋代。方岳。 蘆荻花寒山月小,西風吹雁又江南。夜談往事六太息,老覺吾儕七不堪。舉世人情如格五,平生分量等朝三。次山亦復漫吾耳,清夢何曾到四參。
仙姑對奕圖。元代。黃庚。 碧玉花冠素錦裳,對拈棋子費思量。終年不下神仙著,想是蓬萊日月長。
哭肯堂趙公擬老杜八哀體。元代。方回。 飛鴻離魚網(wǎng),玉石有俱焚。冥冥豈無志,鬼物妒玙璠。今代趙廣漢,誰歟哀王孫。粹然東南稟,頑薄推廉敦。悠悠桐江水,父老至今言。聽訟古楠下,審克薛且溫。郡將不解事,禍變生軍屯。婺米給濕腐,營壘胡無飧。出甲火府庫,僚吏爭潰僨。黃堂坐者誰,微服逾缺垣。公急啊府寺,眾涅忽自蹲。大呼好知縣,肩輿坐和轅。卒輩匪怙亂,猾刻專饕惛。各欲贍老幼,等死有本原。公仇斥私橐,致米諸鄉(xiāng)村。稍撫以金帛,汝飽可無喧。頃刻事底定,闔城免屠燔。聲名由此起,褒語本天閽。就擢半刺吏,遄又典大藩。東西浙河節(jié),祥刑謹平反。芟亂保鄉(xiāng)郡,剿馘殲盜根。我時守馬目,鄰疆約相援。天地既翻覆,氣數(shù)難預論。箕子歌麥秀,邵平灌瓜園。展轉落閩嶠,勁翮終弗騫。燕趙朔風路,飲馬滹沱渾。據(jù)鞍始識面,雞群見丹鵷。乍聚忽驟散,歲月流沄沄。不謂桑梓地,辱公弭朱幡。草堂屈大尹,驚農壓籬樊。屢接月下麈,稍醉花前樽。近之若冰雪,三伏無歊袢。一朝怪事作,傳聞聲為吞。奴告主者斬,貞觀法令存。況乃肆誣衊,奸人執(zhí)仇冤。眾知無是事,避嫌口若鞬。衢州之駔胥,移文恣瀾翻。至欲加鉗紲,責以徒步奔。意公即自裁,足快私排拫。扁舟載公去,戈戟圍其門。面對事即白,大明揭覆盆。受辱固已甚,何待加辦圈。析爵地千里,如古諸侯尊。飛語一點染,視苦砧上飩。二子縻譏禁,遠睨驚弟昆。竟爾病疽背,不得旋車軒。彼兇甚梟獍,俗薄徒實繁。非人類則已,心愧當自捫。鳴呼古明哲,豈不憂元元。沮溺隱季叔,唐虞有由拳。與其青蠅矢,狼藉污瑤琨。孰與逃閴寂,忍饑擷蘭蓀。我賤無力氣,淖曾不能掀。貧亦靡賻賵,奠酹無雞豚。激烈擬八哀,些歌招公魂。萬古萬萬古,遺退凄乾坤。
題扇二十四首。宋代。曹勛。 瀰瀰水檻俯橫橋,水面新荷影動搖。時向青空飛白鷺,不妨悲翠立蘭苕。
送陳郎中重使西域十首 其四。。李昌祺。 疊鼓雜鳴笳,天風送使槎。內臣金鏤帶,壯士鐵為檛。去路緣青海,行營駐白沙。單于爭慕義,不用李輕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