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國寒事早,初霜刈渚蒲。
揮鐮若轉月,拂水生連珠。
此草最可珍,何必貴龍須,
織作玉床席,欣承清夜娛。
羅衣能再拂,不畏素塵蕪。
魯東門觀刈蒲。唐代。李白。 魯國寒事早,初霜刈渚蒲。揮鐮若轉月,拂水生連珠。此草最可珍,何必貴龍須,織作玉床席,欣承清夜娛。羅衣能再拂,不畏素塵蕪。
魯國的秋天來得早,初霜時便開始割蒲。
揮鐮就好象轉動彎月,掠過水面生起串串連珠。
蒲草最可珍貴,何必看重那龍須草?
織成草席鋪上玉床,清靜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歡娛。
羅衣能夠再次拂掃,不必擔心會蹲上塵土。
魯東:指曲阜城東。《埤雅》:“蒲,水草也,似莞而褊,有脊,生于水涯,柔滑而溫,可以為席。”
寒事:指秋冬的物候,寒冷時節。陸倕《以詩代書別后寄贈》:“江關寒事早,夜露傷秋草。”
刈渚蒲:割水邊的香蒲草。刈:割取。渚:水中小洲。蒲:香蒲,水生草本植物,嫩芽可供食用。其葉供編織,可作席、扇、簍等用具。梁簡文帝詩:“渚蒲變新節。”
鐮(lián):古謂之刈鉤。因形曲如鉤,故名。《方言》:“刈鉤,自關而西或謂之鉤,或謂之鐮。”顏師古《急就篇注》:“鉤,即鐮也,形曲如鉤,因以名云。”
轉月:因鐮刀彎如新月,故揮動鐮刀如“轉月”。
連珠:濺起的水滴像連串的珍珠,喻浪沫。王褒《洞簫賦》:“揚素波而揮連珠。”
龍須:龍須草,多年生水生草本,莖可織席等,多為帝王豪貴之家所用。《蜀本草》:“龍芻,叢生,莖如綖,所在有之,俗名龍須草,可為席。”
欣承清夜娛:是說夜間睡在蒲席之上感到清涼適意。
羅衣:輕而薄的絲綢衣服。
能再拂:可以反復拂拭。言蒲席光滑平貼。謝朓《詠席》詩:“但愿羅衣拂,無使素塵彌。”
素塵:聚積的灰塵。
蕪(wú):雜亂。謝脁《詠席詩》:“但愿羅衣拂,無使素塵彌。”
參考資料:
1、單人耘選注.中國歷代詠農詩選:中國農業出版社,2002年05月第1版:58
2、王步高.歷代田園詩詞選:江蘇文藝出版社,1991年01月第1版:53
3、詹福瑞 等.李白詩全譯.石家莊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920
此詩作于天寶王載(746),當時李白在山東游歷。李白流落江湖,為了生計不得不四處奔波,勉強維持生活。李白以孤臣孽子之身心,親歷大唐由盛至衰的轉變時期,所以李白的憂憤情愫極為深切,時常有抨擊時政的詩作。
參考資料:
1、詹福瑞 等.李白詩全譯.石家莊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920
2、安旗著.李白詩秘要:三秦出版社,2001年06月第1版:前言6-7
“魯國寒事早,初霜刈渚蒲”用鋪敘手法描繪出一幅秋寒已至、初霜割蒲的農人勞作景致,“寒事”、“初霜”點明主旨,秋寒的物候時節,交代“刈渚蒲”事件的起因及背景,字里間處處充溢著高寒、肅殺之氛圍。
“揮鐮若轉月,拂水生連珠”運用比喻手法,貼切自然,把“揮鐮”、“拂水”渲染成“轉月”、“連珠”,間接描寫出魯東門外深秋割蒲草的“揮鐮”“拂水”勞動場面,意在歌頌農民的辛勤勞動變廢為寶,創造了財富。為下文稱贊“蒲草”作鋪墊。
“此草最可珍,何必貴龍須”生動形象地以夸張手法,贊美蒲草比帝王豪貴之家所用的“龍須”更可貴,表達出詩人對蒲草的可貴有獨特的見解。
“織作玉床席,欣承清夜娛”承接上文,講述詩人對蒲草“最可珍”的作用,勾勒出一幅蒲草織作玉床席、清靜夜晚躺歡娛的景致,側面烘托出農人刈蒲以作編織之用,點明題旨,緊扣詩題“魯東門觀刈蒲”,陳述了詩人見農人刈蒲的紀實。
“羅衣能再拂,不畏素塵蕪”借用謝脁《詠席》詩:“但愿羅衣拂,無使素塵彌。”講述出所詠之蒲草的品性,“不畏”、“素塵”更顯得蒲草高潔純凈、“最可珍”。
這首詩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魯東門外農家深秋割蒲的勞動場景,并以夸張手法,贊美了蒲草的可貴與作用。在詩人筆下,蒲草經過農戶的辛勤勞動變廢為寶,妙筆生花,富有浪漫色彩。刈蒲時“揮鐮”、“拂水”的比喻,透露著詩人對農事勞作的喜愛,是麗句;“此草最可珍,何必貴龍須。”則是警策之句,似有評擊上層貴族奢華放縱、窮奢極侈,表達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憂慮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懷。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朝浪漫主義詩人,被后人譽為“詩仙”。祖籍隴西成紀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葉城,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。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歲。其墓在今安徽當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陸有紀念館。 ...
李白。 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朝浪漫主義詩人,被后人譽為“詩仙”。祖籍隴西成紀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葉城,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。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歲。其墓在今安徽當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陸有紀念館。
次韻王學士七夕新秋。元代。吳澄。 煌煌桴鼓引雙旌,道是天孫大禮成。金鏡南飛光欲半,銀潢西去寂無聲。佳期一夕人誰見,別思千年恨未平。最怪河東五星麗,應嫌抱拙要中更。
題明倫堂。宋代。劉宰。 六樹庭前過屋山,一枝仙桂許高攀。風云有幸逢千載,里社應先庛萬間。
謫居。宋代。王禹偁。 親老復嬰孩,吾生自可哀。無田得歸去,有俸是嗟來。直道雖已矣,壯心猶在哉。端居寡儔侶,懷抱向誰開。
贈盧時賜從事。明代。孫緒。 白馬金羈氣浩然,客衣前日別幽燕。搖搖易水秋風外,窅窅瀛洲夕照邊。行人隨處問名姓,爭識盧家美少年。歸來下馬拜堂序,鄰翁趨走肩相駢。堂上尊翁湖海士,心在山林身在市。汪汪千頃學黃憲,散積千金羞范蠡。昔年坎坷居貧時,英風不為寒饑衰。花徑深深閒不掃,手摩孤劍酬相知。魯朱郭解猶碌碌,肯逐里中游俠兒。晚歲優游單富厚,太虛浮云元未有。燕雀飛飛候簾幕,英賢日日同杯酒。中夜鄉閭來叩門,劇孟季心思尚友。蒺藜古道險且艱,獨與先公日往還。行輩都拋鐺杓外,情好渾如伯仲間。我公棄背三十載,遐想颙颙久未改。號呼昆季告同社,建祠羽禋設脯醢。晨鐘暮鼓年復年,音容蚤夜依稀在。時時對我談舊事,俛首歔欷淚成海。若翁我本兄弟流,南金瓊玖何時投。泉臺有目終不瞑,半生空自慚箕裘。今日冠裳明晝錦,使我一見開狂眸。數年負歉且自慰,固知善慶恒相儔。酌酒起舞叩玄化,清風習習天悠悠。人生有子在仕版,一身溫飽復何求。有官不必居鼎鼐,生兒何必封公侯。一經可教田可植,醉鄉何地非良謀。從此斑衣日取樂,人間萬變真浮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