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喚攜鋤至,安排筑圃忙。
兒童眠落葉,鳥雀噪斜陽。
煙火村聲遠,林菁野氣香。
樂哉今歲事,天末稻云黃。
田舍。宋代。范成大。 呼喚攜鋤至,安排筑圃忙。兒童眠落葉,鳥雀噪斜陽。煙火村聲遠,林菁野氣香。樂哉今歲事,天末稻云黃。
大家呼喚著扛著鋤頭出了村莊,匆匆忙忙地修筑著打谷場。
小孩子歡快地躺在落葉堆里玩耍,斜陽中一群群鳥雀喳喳叫得忙。
遠遠的村中傳來陣陣笑語,炊煙裊裊;田野上林木與野草散發著迷人的芳香。
今年真是個高興的年頭,一望無際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黃。
⑴田舍:農家。
⑵筑圃(pǔ):修筑打谷場。
⑶菁(jīng):水草。
⑷天末:天邊。這里是指稻田一望無際。
這首詩是作者晚年閑居石湖,一日欣賞農家風光后有感而作。
參考資料:
1、李夢生.宋詩三百首全解:復旦大學出版社,2007:243-244
這是首寫農家生活的五律,重點描繪秋收前的片段。
詩以歡快的節奏開始,說農民們互相呼喚著,拿起鋤頭,忙忙碌碌地趕著修筑打谷場。秋收是農民一年的寄托所在,從起首兩句,人們馬上可以感受到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錯。范成大的詩,善于在首聯渲染氣氛,為全詩的主題作好鋪墊,這首詩可作代表。
以下,詩忽然掉開,不寫筑場打谷事,轉說小孩子睡在落葉上玩耍,鳥雀在斜陽下熱鬧地飛鳴,遠處村莊升起了裊裊炊煙,原野中草木發出濃郁的香氣。這兩聯,著力對農村作描寫,落葉、鳥雀及野景都點明節令是秋天,是收獲的季節。寫小孩子無憂無慮地玩,從側面反映了大人們忙于準備秋收的喜悅。鳥雀到了傍晚,總是成群地在稻田上空飛翔啄食,“鳥雀噪斜陽”不是經歷過的人寫不出來。作者選錄的每一幅場景,都帶有歡樂氣息在內,于是詩出齊尾聯,不再傍寫,直接說明今年真快樂,田野里的稻子一片金黃,像云彩一般,一直鋪到與天相連,豐收已經在望了。這樣,通過末聯的明點,前數聯所表現的歡快都得到了落實。
這首詩,首尾呼應,中間采用了幾組跳躍性的鏡頭,忽寫筑場,忽寫兒童,忽寫鳥雀,忽寫村莊,看似各自為政,不相統屬,而以“豐收”這條線作感情上的貫穿,烘托點染出一派慶祝豐收的喜悅景象,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。這首詩,很像是范成大在《秋日田園雜興》中寫的打谷的場面:“新筑場泥鏡面平,家家打稻趁霜晴。笑歌聲里輕雷動,一夜連枷響到明。”這一派歡樂的景象,正是這首《田舍》詩所表現的內容的繼續。
范成大(1126-1193),字致能,號稱石湖居士。漢族,平江吳縣(今江蘇蘇州)人。南宋詩人。謚文穆。從江西派入手,后學習中、晚唐詩,繼承了白居易、王建、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,終于自成一家。風格平易淺顯、清新嫵媚。詩題材廣泛,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。他與楊萬里、陸游、尤袤合稱南宋“中興四大詩人”。 ...
范成大。 范成大(1126-1193),字致能,號稱石湖居士。漢族,平江吳縣(今江蘇蘇州)人。南宋詩人。謚文穆。從江西派入手,后學習中、晚唐詩,繼承了白居易、王建、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,終于自成一家。風格平易淺顯、清新嫵媚。詩題材廣泛,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。他與楊萬里、陸游、尤袤合稱南宋“中興四大詩人”。
題淮陰祠。宋代。張栻。 秦關昔先驅,南鄭豈淹久。夜中丞相歸,平明印垂肘。古來豪杰人,調度出窠臼。登壇一軍驚,六合已在手。從茲看廊清,指揮如運帚。時艱思奇才,廟古酹樽酒。出門望長淮,故國長稂莠。同云正慘澹,人事極紛糾。拘攣儻無累,吾欲獻九九。
題鄭侍御藍田別業。唐代。張喬。 秋山清若水,吟客靜于僧。小徑通商嶺,高窗見杜陵。云霞朝入鏡,猿鳥夜窺燈。許作前峰侶,終來寄上層。
瞻嶧亭次歐陽圭齋先生韻。明代。謝肅。 黃棟河西一草亭,嶧山相對兩峰青。云浮魯觀無今古,石刻秦文似日星。游子臨流方嘆逝,醉翁行路巳勞形。亦知仁者偏多壽,何必丹丘住福庭。
和祖擇之學士袁州慶豐堂十詠 其七。清代。陳詵。 洗竹遙山出,流泉到曲池。可憐波萬頃,黽勉對淪漪。
丙午冬至。明代。張弼。 今年冬至暖于春,細雨空階草色新。應是蒼天憐赤子,無衣無褐未為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