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雨。唐代。杜甫。 南京犀浦道,四月熟黃梅。湛湛長江去,冥冥細雨來。茅茨疏易濕,云霧密難開。竟日蛟龍喜,盤渦與岸回。
成都有個犀浦鎮,只是一個十分繁榮,富強的大鎮。我正巧在四月路經此地,看到了這里美麗的景色。滿樹的黃梅已經成熟,深而清的河水向長江流去。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,打濕了茅草蓋的屋頂,山間云霧彌漫,田間有春水澆灌。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龍在嬉戲,形成一個個漩渦達到河岸又返回來。
犀浦道:屬成都府,杜甫宅其地,治所在今郫縣犀浦鎮。安史之亂,唐玄宗避蜀,因定成都為南京,實未進駐。
湛湛:水深而清
冥冥:昏暗
盤渦:急水旋渦
此詩描寫蜀中四月的情景,壯美與纖麗互見,宏觀與微觀俱陳。細雨迷蒙,密霧難開,春水盈野,一派浩渺,意境壯闊。
詩中的“南京”是指現在的成都,“犀浦道”指唐代的犀浦縣,現在四川郫縣的犀浦鎮就是當年犀浦縣治所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漢族,河南府鞏縣(今河南省鞏義市)人,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杜甫被世人尊為“詩圣”,其詩被稱為“詩史”。杜甫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別開來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,影響深遠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。 ...
杜甫。 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漢族,河南府鞏縣(今河南省鞏義市)人,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杜甫被世人尊為“詩圣”,其詩被稱為“詩史”。杜甫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別開來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,影響深遠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。
滕縣。明代。楊起元。 疇昔之京國,荒涼見茲縣。今我復斯來,甫田昔為佃。頗聞長官仁,招集得民便。麥秀匝四野,牛羊勿履踐。但愿風雨時,民獲飽粱面。前日江淮行,稍聞趙代甸。連年苦旱魃,黔首盡離散。不覺投匕箸,豈復顧廚饌。茲土景物舒,舉目皆可忭。天人本相待,有備故無患。彼豈無父母,夫何罹此變。無乃期會繁,反令慈惠殄。征夫徒駪駪,憂喜付聞見。
出資陽赴武岡道中二首 其二。明代。尹臺。 屢回山谷阻,時復得幽村。路轉松杉密,疃開芋秣繁。人煙通絕嶺,草樹豁高原。莫問桃花水,前溪亦武源。
九日三首 其二。宋代。張嵲。 登高未用懷郪縣,少異誰能識孟嘉。歲歲青樽常有酒,年年黃菊未逢花。分將默坐更搜句,肯以銜杯當飲茶。且莫憑欄傷極目,人間秋日易西斜。
游劉仙巖。明代。釋今辯。 步入仙宮鳥道平,門開碧落睹云迎。綠蘿高帳談偏劇,白石閒炊韻自清。壁滿篇章增岳色,江環巖壑隱灘聲。劉郎此日無尋處,鶴影松陰動客情。
早食鐵佛寺。宋代。孔武仲。 破壁題名滿,往還如置郵。山河萬里道,車馬片時休。白日初騰曉,涼蟬已喚秋。便添山野興,咫尺帝王州。
希顏子林琚廷振挽詩 其一。明代。倪謙。 不折非為夭,君名久益新。學徒希四勿,年僅越三旬。南斗銷豐劍,西郊踣魯麟。斯文天已喪,寧不為沾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