莊子并不是傲吏,他之所以拒絕楚威王以相位相招,是因為自己缺少經國濟世的本領。
莊子偶然做了個漆園吏不官,不過是借這里寄存形骸,其實如那“婆娑數株樹”,精神早已超脫了。
漆(qī)園:本是輞川一景。這里的“漆園”還和歷史故事有關。
古子:這里指莊子。傲吏:莊周,戰國時宋國蒙人,曾為漆園吏。
闕(quē):欠缺。
經世務:經國濟世的本領。
偶寄:偶然寄身于。
一微官:一個低微的官職。
婆娑(suō):樹木枝葉扶疏、紛披盤旋的樣子。
參考資料:
1、王友懷.王維詩選注:陜西人民出版社,1988年09月第1版:169-170
2、(清)王士槾選.唐人萬首絕句選校注:齊魯書社,1995年03月第1版:19
此詩是王維《輞川集》中的一首詩。此詩的著眼點不在描繪漆園的景物,而在通過跟漆園有關的典故,表明詩人的生活態度。
郭璞《游仙詩》“漆園有傲吏”,側面贊美莊子的品性。詩中“古人非傲吏,自闕經世務”,是詩人反其意而用之,說莊子并不是傲吏。莊子之所以不求仕進,是因為自覺缺少經國濟世的本領。這也是一種贊美,不過換了個角度罷了。詩人是借古人以自喻,表白自己的隱居,也決無傲世之意,頗有點看穿悟透的味道。
“偶寄一微官,婆娑數株樹”,含蓄地透露了自己的人生態度。這兩句意思說,做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,不過是形跡之“偶寄”而已。在王維看來,只要“身心相離,理事俱如”(《與魏居士書》),這樣也是很不錯的。做個漆園吏,正好可借漆園隱逸,以“婆娑數株樹”為精神寄托。《晉書》中有“此樹婆娑,無復生意”的說法,“婆娑”用以指樹,形容其枝葉紛披,已無生機。郭璞《客傲》中又有“莊周偃蹇于漆園,老萊婆娑于林窟”的說法,“婆娑”用以狀人,形容老萊子放浪山林,縱情自適。王維用在這里,似乎兩者兼而取之:言樹“婆娑”,是以樹喻人;言人“婆娑”,是以樹伴人。總之,做這么一個小官,與這么幾棵樹相伴,隱于斯,樂于斯,終于斯,夫復何求。這就集中地表現了王維隱逸恬退的生活情趣和自甘淡泊的人生態度。
此詩看似評論莊子,其實是詩人借莊子自喻。詩人在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,他雙追求辟世辭喧、恬淡隱逸的生活情趣,那“偶寄一微官,婆娑數株樹”的處世態度,正是詩人心理的寫照。此詩用典貼切,蘊藉有致,彼有特色,且與詩人的思想感情、環境經歷融為一體,以致分不清是詠古人還是寫自己,深蘊哲理,耐人尋味。
王維(701年-761年,一說699年—761年),字摩詰,漢族,河東蒲州(今山西運城)人,祖籍山西祁縣,唐朝詩人,有“詩佛”之稱。蘇軾評價其:“味摩詰之詩,詩中有畫;觀摩詰之畫,畫中有詩。”開元九年(721年)中進士,任太樂丞。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,今存詩400余首,重要詩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維精通佛學,受禪宗影響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維摩詰經》,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。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,非常多才多藝,音樂也很精通。與孟浩然合稱“王孟”。 ...
王維。 王維(701年-761年,一說699年—761年),字摩詰,漢族,河東蒲州(今山西運城)人,祖籍山西祁縣,唐朝詩人,有“詩佛”之稱。蘇軾評價其:“味摩詰之詩,詩中有畫;觀摩詰之畫,畫中有詩。”開元九年(721年)中進士,任太樂丞。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,今存詩400余首,重要詩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維精通佛學,受禪宗影響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維摩詰經》,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。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,非常多才多藝,音樂也很精通。與孟浩然合稱“王孟”。
送友人歸邛州。唐代。唐求。 鶴鳴山下去,滿篋荷瑤琨。放馬荒田草,看碑古寺門。漸寒沙上雨,欲暝水邊村。莫忘分襟處,梅花撲酒尊。
故蕭尚書癭柏齋前玉蕊樹,與王起居吏部孟員外同賞。唐代。羊士諤。 柏寢閉何時,瑤華自滿枝。天清凝積素,風暖動芬絲。留步蒼苔暗,停觴白日遲。因吟茂陵草,幽賞待妍詞。
廣州竹枝辭 其五。。何絳。 坡山渡口春草齊,番山謝豹山中啼。可憐一夜瀟瀟雨,猶向東風憶蜀西。
過韓氏莊登小閣 其二。宋代。釋道潛。 玉秀蘭芬好弟昆,時來挾冊視田園。囷場古木千章合,彷佛秦人避世村。
都益處歡宴贈同筵諸子丁卯。近現代。常燕生。 薄海驚濤播戰塵,并時洗刷待何人。只今岳岳朱樓宴,盡是堂堂赤縣身。他日乾坤系諸子,古來勛伐出天民。戎貪胡詐終歸敗,此事關頭要細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