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華寒,冰壺凍。云間玉兔,水面蒼龍。酒一樽,琴三弄。喚起凌波仙人夢,倚闌干滿面天風。樓臺遠近,乾坤表里,江漢西東。
普天樂·垂虹夜月。元代。徐再思。 玉華寒,冰壺凍。云間玉兔,水面蒼龍。酒一樽,琴三弄。喚起凌波仙人夢,倚闌干滿面天風。樓臺遠近,乾坤表里,江漢西東。
月光清寒,好象盛冰的玉壺那樣皎潔明凈。天上的明月出沒在云間,地上的長橋如蒼龍橫臥水面。美酒一樽,瑤琴三弄。吸引仙女凌波而來,憑依著闌干任天風拂面。放眼望去遠遠近近的樓臺殿閣,天地遼闊,江水浩瀚無邊。
中呂:宮調(diào)名。
普天樂:曲牌名。又名《黃梅雨》。南北曲皆有此曲牌。北曲屬中呂宮,南曲屬正宮;句法也各不同。
本篇為作者《吳江八景》之一。吳江:在今江蘇省。古吳江泛指吳淞江流域,大致包括蘇州、太湖和長江下游一帶。垂虹:指吳江上的垂虹橋。橋有七十二洞,俗稱長橋。因橋形若虹,故名。今已不存。
玉華:指月亮的光華。
冰壺:盛冰的玉壺,比喻潔白。這里是形容月色。
玉兔:月亮。傳說月中有白兔,故稱。
蒼龍:形容垂虹橋如長龍臥波。
凌波:形容女性步履輕盈。曹植《洛神賦》曾以“凌波微步,羅襪生塵”,描繪洛水女神。
參考資料:
1、蔡踐解譯.元曲全鑒 典藏版:中國紡織出版社,2015.06:第210-211頁
2、張賢明主編.中國好詩歌 最美的古詩詞:現(xiàn)代出版社,2015.01:第232頁
3、谷云義 馮宇等主編.中國古典文學辭典:吉林教育出版社,1990年06月第1版:第1217頁
徐再思夜臨垂虹橋,憑欄而立,看著清寒的月光,浩瀚的江水,不禁心生慨嘆,作這支小令。
參考資料:
1、陳思思,于湘婉編著.元曲鑒賞大全集 下:中國華僑出版社,2012.09:第384-385頁
這首寫景的小令情致幽深,氣勢浩大,頗值得玩味。
起筆直寫月光,與題目相照應,“玉華寒,冰壺凍”,垂虹橋上的月色皎潔明凈,清寒得如同盛滿冰水的壺。開頭兩句以“冰壺”來比喻月色,生動傳神地表現(xiàn)出月色的皎潔清亮。“云間玉兔,水面蒼龍”,月光的清輝灑滿大地,抬頭仰望天空,看到的是一輪明月在云間游走;低頭遠望大地,看到垂虹橋如長龍一般盤踞在吳江上。相傳,生活在月中的嫦娥有一只玉兔,此處用“玉兔”代指明月,將明月在云間出沒的姿態(tài)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而將垂虹橋比作“水面蒼龍”,則將垂虹橋盤踞水上,似要騰空而起的雄偉氣勢寫盡。
時隱時現(xiàn)的明月和有騰空之勢的垂虹橋共同構(gòu)成了一幅迷離夢幻的圖畫。接著,詩人將視線由景物轉(zhuǎn)到人身上。在月色朦朧的垂虹橋上,游人雅興大發(fā),“酒一樽,琴三弄”,飲酒弄琴,不亦樂乎。
江天壯闊,月色朦朧,游人把酒望月,已至微醺,如此良辰美景,詩人仿佛看到水邊的仙女踏著凌波微步,款款而來,倚在欄桿上任憑天風吹拂著面頰,“嗅起凌波仙人夢,倚闌干滿面天風。”曹植曾在《洛神賦》中說洛神“凌波微步”,“羅襪生塵”,飄然而至。此處的“凌波仙人”指的自然就是洛神。此處引入“洛神”這一形象除了為月夜的垂虹橋披上一層神秘夢幻的面紗之外,也更加凸顯出了月色之美和琴音之妙,迷人的景色和音樂甚至將仙女都吸引來了。“天風”二字除了形象地寫出了風的宜人之外,也使整個環(huán)境顯得更加神秘縹緲。“仙人”和“天風”給予讀者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,平添了整支曲子的意蘊。
面對遼闊的江天,詩人神清氣爽,思緒紛飛。站在垂虹橋上,任微風輕輕吹拂著身體,憑欄遠望,目之所及,只見“樓臺遠近,乾坤表里,江漢西東”,遠處近處燈光搖曳,盡是樓臺殿閣,江天一色,煙波浩渺,天地分外遼闊,浩瀚的江水從面前奔涌而過。末尾三句以大筆肆意潑墨,描繪出一幅天地壯闊、浩瀚無涯的雄偉畫面。此處雖用筆粗放,但是感情卻深邃沉摯,天地無涯人卻終要面對各式各樣的限制。結(jié)尾似戛然而止,語雖盡而意未絕,引人深思。
徐再思引(1320年前后在世),元代散曲作家。字德可,曾任嘉興路吏。因喜食甘飴,故號甜齋。浙江嘉興人。生卒年不詳,與貫云石為同時代人,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約100首。作品與當時自號酸齋的貫云石齊名,稱為“酸甜樂府”。后人任訥又將二人散曲合為一編,世稱《酸甜樂府》,收有他的小令103首。 ...
徐再思。 徐再思引(1320年前后在世),元代散曲作家。字德可,曾任嘉興路吏。因喜食甘飴,故號甜齋。浙江嘉興人。生卒年不詳,與貫云石為同時代人,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約100首。作品與當時自號酸齋的貫云石齊名,稱為“酸甜樂府”。后人任訥又將二人散曲合為一編,世稱《酸甜樂府》,收有他的小令103首。
代蜀總過沔宴制帥。宋代。李曾伯。 皇天祚宋啟真儒,手鑰秦關(guān)鎮(zhèn)蜀都。方策有之伊呂偶,規(guī)模如此漢詔無。軍聲劘刜歸帷幄,王事驅(qū)馳在粟芻。把酒東湖需捷奏,佇催公袞醉西湖。
題行篋內(nèi)所攜米海岳各帖戲效漁洋論詩絕句。。梁成楠。 襄陽風景遜江南,天意存留米老庵。問月仙人知有意,如公翰墨許成三。
一枝山房見新月。清代。謝道承。 墻角光仍隱,檐牙淡欲流。葛衣涼似水,板屋靜于秋。山鬼吊燈暝,林鴉繞樹幽。關(guān)河同一照,惆悵此淹留。
晚泊廖村。明代。王弘誨。 旅宿依沙際,帆檣兩岸陰。村舂涵樹亂,市釀傍花斟。風定猿聲密,波澄鳥語沉。客懷聊自慰,清夜聽歌音。
百法庵次載叔韻 其二。宋代。韓淲。 日遲無處著詩狂,寄傲僧窗小小房。一陣楊花風澹蕩,試回清夢到池塘。
題張叔平紅崖碑后。清代。司炳煃。 張君好游復好奇,逍遙不受名利羈。東行泰岱西咸池,凌跨三湘吊九嶷。繭足不遺蠻與夷,直到吾黔羅甸之邊陲。紅崖山石如猊獅,紅崖文字如龍夔。縮本、贗木相離支,懷古徒興三代悲。何君不畏艱與危,何君不憚熊與羆。崖懸萬仞身懸絲,陰氣肅肅砭人肌。捫蘿擗虺右手胝,摹拓豈任庸奴為。風神號怒山神私,忽躍忽叫交奔馳。奪其所寶心怨咨,旁人亦道君是癡。謂以性命博文辭,君方驚定神怡怡。大呼武侯報以詩,詩所難寫記補之。柳公、謝公筆淋漓,仿佛如見磨礱斷壁揮毫時。此圖二丈如披帷,張之老屋氣漫彌。毒龍猛獸相撐持,金仙蠻鬼雜怒嬉。日輪月殿云垂圍,大圈小圈光陸離。云黃海黑風凄其,長畫短畫盤蛟螭。陰陽萬象供爐錘,觀者揖君相叫噫。或疑或喜或眥睢,口量手揣心是非。謂是好古鄒君叔績不及知,可憐甘受世人欺。吁嗟乎,可憐甘愛世人欺,豈獨石鼓銘文岣嶁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