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首望青山,零落繁華如此。再向斷煙衰草,認蘚碑題字。
休尋折戟話當年,只灑悲秋淚。斜日十三陵下,過新豐獵騎。
好事近·馬首望青山。清代。納蘭性德。 馬首望青山,零落繁華如此。再向斷煙衰草,認蘚碑題字。休尋折戟話當年,只灑悲秋淚。斜日十三陵下,過新豐獵騎。
從馬頭上望去,是一片連綿不斷的青山,昔日的繁華,想不到零落凋殘到這個地步。年深日久,碑石上已長滿了蘚苔,題字什么都要仔細地辨認。
不要去尋找折斷的劍戟去說當年的事,只不過泛起一點人皆有的悲秋情緒而已。西斜的太陽照在十三陵下,誰敢說清王朝的新豐獵騎,隨著歲月的流逝,不也要零落殆盡的么。
好事近:詞牌名。又名《釣船笛》,《張子野詞》入“仙呂宮”。雙調四十五字,前后片各兩仄韻,以入聲韻為宜。兩結句皆上一、下四句法。
“馬首”二句:意思是說通過馬頭向前望去,眼前是一脈青山,都市的繁華不見了,這里只有蕭索冷落的景象。
“認蘚碑”句:此句是說可以辨認出長滿苔鮮的古碑上的題字。蘚:苔鮮。
“休尋”二句:意思是不要尋思那古往今來興亡之事,就是眼前的秋色便已令人生悲添慨了。折戟:用杜牧《赤壁》:“折戟沉沙鐵未銷,自將磨洗認前朝”詩意。所謂“折戟”就是斷戟被沉沒在沙里,指慘敗。
十三陵:北京市昌平天壽山一帶之明陵,為十三座皇陵,清代那里有圍場。
新豐: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北,漢初劉邦興建,遷家鄉父老于此。獵騎:代指打獵者的坐騎,代指獵人。此句意謂打獵的人是從京城貶來的。
參考資料:
1、《經典讀庫》編委會編著.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:江蘇美術出版社,2013.11:第136頁
2、朱敦源著.中華古詞365首精華今譯:東北朝鮮民族教育,1993.10:第359頁
《清實錄》載:“康熙十五年十月戊午,幸昌平。過前明十三陵。上一一躬親酹酒”,詞或作于康熙十五年(公元1676年)十月,作者曾扈駕到昌平祭祀十三陵,有感而發作此詞。
參考資料:
1、閔澤平編著.納蘭詞全集 匯編匯評匯校:崇文書局,2012.03:第25頁
這是一首描寫秋獵的詞,詞中所描繪的是在北京十三陵地區的行獵。
上片著重寫景,景中已透露了凄愴之情。“馬首望青山,零落繁華如此。”停馬且住,看到眼前一望無垠的青山,連綿成無盡的屏障,在這里的天地間,繁華顯得微不足道,這份蒼茫深入人心。“再向斷煙衰草,認蘚碑題字。”面對眼前這份蕭索冷清的景象,看著被枯草掩埋的石碑,容若心中感慨萬千。被苔蘚覆蓋了的石碑上,還可以模糊地辨認出之前所刻下的碑文,時光就是這樣無情,人們還以為將真實留在石碑上就可以萬古長存,其實在時光面前,任何東西都是脆弱、不堪一擊的。想到此,容若便心生悲涼。自己的生命也不過是白駒過隙,匆匆幾十年猶如流星劃過,很快就沒了。詞人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而是整日陪在皇帝身邊,做些并不情愿的工作,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才能夠到頭啊。
下片側重抒情。不過此中筆觸多不在打獵的本身,而是寫獵場的景觀和感受,其中不乏悲愴之音,感傷之意。所以他才會無奈地寫道:“休尋折戟話當年,只灑悲秋淚。”在這里大概是指古往今來的興衰往事,正如一開始所言的那樣,不要尋思那古往今來興亡之事,就是眼前的秋色便已令人生悲添慨了。容若看到這遲暮的秋日,想起之前的種種,心中難以言說,故而只能在結尾草草地寫上一筆“斜日十三陵下,過新豐獵騎”作罷。這就是容若狩獵的心情,這個男人隨時隨地都會有所感悟,寫入詞里,以供后人唏噓感嘆。
這首詞筆力蒼勁,雖然是哀嘆往事之詞,可是字里行間并不缺乏剛勁,剛力與陰柔結合得十分巧妙,相得益彰。尤其是結處二句,所繪情景形成強烈對比,頗含興亡之感和輪回之嘆。
納蘭性德(1655-1685),滿洲人,字容若,號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。其詩詞“納蘭詞”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,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,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。雖侍從帝王,卻向往經歷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,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,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。流傳至今的《木蘭花令·擬古決絕詞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見,何事秋風悲畫扇?等閑變卻故人心,卻道故人心易變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。 ...
納蘭性德。 納蘭性德(1655-1685),滿洲人,字容若,號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。其詩詞“納蘭詞”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,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,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。雖侍從帝王,卻向往經歷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,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,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。流傳至今的《木蘭花令·擬古決絕詞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見,何事秋風悲畫扇?等閑變卻故人心,卻道故人心易變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。
陳仲怡刺史留飲寓齋看燈屏同李蘧門作。清代。吳敬梓。 煙綃霧縠稱絲絕,中含火齊光皎潔。鯨魚鱗甲動蚖膏,秀華掩映管弦咽。風流太守解組歸,愛客開樽燈月煇。滅燭留髡客不去,不知門外雪霏霏。
奉酬勉純 其四。明代。霍與瑕。 游子陟皇路,幽人嘯碧林。南北既異天,情意復鉛金。愿言奏雅歌,既翕和且耽。巍巍山自高,洋洋水自深。徽音發陽春,嘉宴重相尋。丈夫有遠志,宇宙一謳吟。造物以為侶,悲歡寧關心。
送春坊董正字浙右歸覲。唐代。馬戴。 去覲毗陵日,秋殘建業中。莎垂石城古,山闊海門空。灌木寒檣遠,層波皓月同。何當復讎校,春集少陽宮。
肅老惠詩兩章詩墨一函賦此志謝。。黃松鶴。 空谷人來續舊游,一函詩墨古徽州。驚潮竹影玲瓏透,鎖石桐煙澹宕浮。直與此情磨歲月,聊將小語記春秋。寒齋就我生顏色,十笏云山眼底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