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城三日風吹雨,小市人家只菜蔬。
水遠山長雙屬玉,身閑心苦一舂鋤。
翁從旁舍來收網,我適臨淵不羨魚。
俯仰之間已陳跡,暮窗歸了讀殘書。
池口風雨留三日。宋代。黃庭堅。 孤城三日風吹雨,小市人家只菜蔬。水遠山長雙屬玉,身閑心苦一舂鋤。翁從旁舍來收網,我適臨淵不羨魚。俯仰之間已陳跡,暮窗歸了讀殘書。
孤城三天刮風吹雨,人家只能避雨在家以淡飯素菜充饑度日。
煙雨迷蒙中遠眺,那浩渺如練的長江水滔滔流向遠方,那巍峨綿延的山嶺,猶如一雙長頸赤目的屬玉鳥,近觀此景,見雨中淋著一只白鷺。
漁翁從鄰舍出來收網具,而我并不羨慕魚美可口。
轉眼之間一切都變成陳跡,不如暮色中回到窗下讀殘書。
⑴池口:今安徽貴池,在安徽省南部,秋浦河下游,北臨長江。貴池市以城西貴池得名。
⑵孤城:貴池城。
⑶屬(zhǔ)玉:即鸀鳿(zhú yù)。郭璞注:“似鴨而大,長頸赤目,紫紺色。”
⑷舂(chōng)鋤:即白鷺,以其啄食的姿態有如農夫舂鋤,所以有這個名稱。
⑸臨淵不羨魚:《漢書·苓仲舒傳》:“臨淵羨魚,不如退而結網。”比喻只有愿望而無行動。這里反用其意,說雖然面對江灣,而不羨魚。
⑹俯仰之間: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:”向之所欣,俯仰之間,已為陳跡。“一俯一仰,形容極短暫的時間。
⑺陳跡:過去的事情。
參考資料:
1、李元強,盧晉.宋詩鑒賞辭典.上海市: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,2008:260-262
2、朱安群.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黃庭堅詩文選譯.南京市 :鳳凰出版社,2011.05:53-55
3、袁運.唐宋名詩新譯 下. 海口市:南海出版公司 ,1992.01:137-139
作者曾在北京當了七年的國子監教授,元豐三年入京改授知吉州太和縣(今江西泰和)知縣,秋天從汴京出發赴江南。赴任途中因風雨而留滯池口(今安徽貴池),觸景興懷,有感而作此詩,抒發自己抱負難實現的抑郁、歸隱情懷。
參考資料:
1、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.黃庭堅詩文鑒賞辭典.上海市:上海辭書出版社 , 2012.05:148-151
詩的前半在寫景中抒情。首聯從扣題入手,繪出一幅孤城風雨圖:長江邊上貴池孤城,恰逢瑟瑟秋風夾著如煙秋雨,綿綿濛濛下了三日,我無奈滯留小城,集市也因為淫雨而失去了往日車水馬龍、街市繁榮的景象,小市人家只能避雨在家以淡飯素菜充饑度日。詩人信手拈來,不假藻飾,富有孤城風雨圖的詩情畫意。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質樸恬靜的小城生活的喜愛。這里純為寫景,但內心情意已曲曲傳出。
頷聯觸物起興,詩人放眼四顧,無意中有一些景物觸動了他的情懷,于閑適寧靜中見出內心的波瀾。那浩浩江水流向遠方,迤邐的山嶺,看上去像一雙屬玉鳥。司馬相如《上林賦》說:“鴻鹔鵠鴇,鴽鵝屬玉。以上是遠眺。近觀則是:“身閑心苦一舂鋤。”舂鋤即白鷺,這種鳥滿身雪白,給人以清高閑雅的印象,但詩人卻感到它身雖閑而心實苦。這個“苦”字實際是詩人觸景生情,而又將情感投射于外物的結果,這里意象中含有興起,賦中含有比喻,表面寫白鷺,而實際則是詩人的自喻。當時黃庭堅面臨種種矛盾。他志大才高,但現實政治又使他失望,他只是個閑散無權的學官,只能自嘆“少日心期轉謬悠,蛾眉見妒且障羞”(《次韻答柳通臾求田問舍之詩》),“蚤年學屠龍,適用固疏闊,廣文困齏鹽,烹茶對秋月”(《林為之送筆歡贈》)。他不愿屈身事人,渴望歸田,但迫于生計,又不得不折腰為官,所謂“嘗盡身百憂,訖無田二頃”(《次韻寄潤父》),“斑斑吾親發,弟妹逼婚嫁,無以供甘旨,何緣敢閑暇?”(《宿山家效孟浩然》)都道出了內心的苦悶。但詩在這里只點到即止,給人留下了很多想象的余地。
詩的后半在記敘中抒情。頷聯以物為比興,頸聯則是以人起興。漁翁剛從屋舍來水邊收網,這一極偶然的景象卻觸動了詩人對世事的感慨。他由網而聯想到魚,于是反用“臨淵羨魚,不如退而結網”的成語(《漢書·董仲舒傳》),表達了不求仕進、自甘淡泊的心境。這一造語也是一種巧思。反用典故成語,古人稱為翻案法,如楊萬里說:“翻盡古人公案,最為妙法。”(《誠齋詩話》)《藝苑雌黃》說:“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,有反其意而用之者,非識學素高,超越尋常拘攣之見,不規規然蹈襲前人陳跡者,何以臻此?”這種手法受到禪宗的影響,禪宗推重翻卻成案,更進一解的睿智,如六祖惠能的著名偈語:“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。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”就是惠能對神秀以樹、鏡來比喻心的偈語的翻案。黃庭堅此聯從生活瑣事中激發聯想,閃耀出思想的火花,類似禪宗的機鋒,于尋常事物中獲得妙悟。
詩以達道之言作結,表現出超邁脫俗的胸襟。“俯仰之間已陳跡”化用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的成句:“向之所欣,俯仰之間,已為陳跡。”逸少的本意是感嘆人生短暫,不覺悲從中來。黃庭堅雖用其字面,其意卻相反:世事瞬息萬變,面對無常的人生,還是退出爭名逐利之場,到書中去尋找樂趣。這正如他在另一首詩中所說的:“功名富貴兩蝸角,險阻艱難一酒杯。百體觀來身是幻,萬夫爭處首先回。胸中元有不病者,記得陶潛歸去來”(《喜太守畢朝散致政》)。
此詩是作者觸景物即興而作,寫景淡雅風致,用語清新奇峭,用典翻出新意,在平常事物中予以名理,將古詩氣脈運用于律詩,一洗刻鏤饾饤,留下了自然古雅的本色。
黃庭堅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魯直,號山谷道人,晚號涪翁,洪州分寧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)人,北宋著名文學家、書法家,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,與杜甫、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黃庭堅為其中一宗)之稱。與張耒、晁補之、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,合稱為“蘇門四學士”。生前與蘇軾齊名,世稱“蘇黃”。著有《山谷詞》,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,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 ...
黃庭堅。 黃庭堅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魯直,號山谷道人,晚號涪翁,洪州分寧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)人,北宋著名文學家、書法家,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,與杜甫、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黃庭堅為其中一宗)之稱。與張耒、晁補之、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,合稱為“蘇門四學士”。生前與蘇軾齊名,世稱“蘇黃”。著有《山谷詞》,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,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月下笛。近現代。張爾田。 太液澄波,愁紅換了,敗荷零露。涼蟬起舞。自窺人,耿無語。看花長記經游地,但衰淚、風前幾縷。悵哀鴻唳角,天涯殘夢,曠望何許。沙路。空延佇。甚落盡江楓,便成羈旅。殘春社燕,為誰花底來去。砧聲一夕催離別,奈憑到、危闌最苦。酒醒后,又亂山,遮斷不見愁處。
夕霞 其二。明代。徐渭。 明霞爛且都,雨歇霽霄鋪。萬國樓臺莫,孤村煙火晡。波鱗銷琥珀,海色上珊瑚。一抹須彌翠,胭脂月鏡孤。
送馬善徵致仕還吳。明代。鄭岳。 君去洞庭何處住,海門迢遞接東甌。湖田歲熟收粳稻,煙渚秋高弄釣舟。漫說孔明無將略,早知若水是仙流。浮生萬事何時盡,都把閒情付白鷗。
題荷花書幀。唐代。康有為。 世界偶然留色相,生涯畢竟托清波。明珰翠羽人曾識,碧漠紅塘夢似過。殘月照來裳佩冷,曉風墜后粉痕多。城南詩客頻相問,怊悵朱顏易老何。
癸酉春送楊君雨人北上。明代。曾曰唯。 杏雨香春江,柳花上行李。立馬一書生,感時涕江涘。握手訪中原,茫茫不可視。今上古武丁,鼎鐺缺雙耳。大川棹腐楫,勁弦控撓矢。翰林養相望,棋枰酒杯底。何不習吏事,而但討文史。言官無大諫,徒取圣聽鄙。是以越職言,或從小臣起。大學古成均,諸生與胄齒。今為鬻爵肆,群蟻奔羊市。高皇重積分,中興復古始。司成冢宰爭,王言若置屣。嗟古舉賢良,選擇勵廉恥。晁賈公孫文,猶云累科舉。胡乃名世才,時藝斯焉取。孔孟雖皇皇,亦當事訓詁。而況帖括中,安得伊與呂。安石亂天下,種毒今未已。記誦欺主司,田宅遺孫子。大車誇閭巷,竿牘害鄉里。養士三百年,功效如是止。齊寇比帝京,寒齒附唇比。困獸思決藩,恐其渡遼水。西賊秦抵燕,較齊稍緩爾。亦畏走北胡,二寇互表里。即我粵海中,大鯨相銜尾。百城一參戎,犄角將何以。墨牧嚼人骨,大吏倒賢否。清惠被彈文,交章薦狼豕。犯怒長官邪,乃云肅網紀。雖不非大夫,亦當計桑梓。子昔感神京,帝棟礎則圮。萬虜城下薄,無人應拊髀。天子自登陴,朋分撓國是。寄書太息言,天下事如此。以致圣主疑,有臣不敢恃。大鎮工戶曹,中官坐協理。主既疑益深,臣乃化繞指。間有諤諤然,千人而一士。此行又三歲,抱膝熟摩揣。努力經世務,明明天子使。若乃逢年事,其道在故紙。黃口拾進賢,沾沾亦自喜。得之不必才,況子已才美。何事立春江,喃喃話知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