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臣傷江楓,謝客拾海月。
懷沙去瀟湘,掛席泛溟渤。
蹇予訪前跡,獨往造窮發。
古人不可攀,去若浮云沒。
愿言弄倒景,從此煉真骨。
華頂窺絕溟,蓬壺望超忽。
不知青春度,但怪綠芳歇。
空持釣鰲心,從此謝魏闕。
同友人舟行游臺越作。唐代。李白。 楚臣傷江楓,謝客拾海月。懷沙去瀟湘,掛席泛溟渤。蹇予訪前跡,獨往造窮發。古人不可攀,去若浮云沒。愿言弄倒景,從此煉真骨。華頂窺絕溟,蓬壺望超忽。不知青春度,但怪綠芳歇。空持釣鰲心,從此謝魏闕。
屈原見江邊紅楓而悲吟,謝靈運想去拾海月。
屈原抱石沉下瀟湘,謝靈運掛帆遠渡大海。
時運蹇屈的我也想訪問前輩的足跡,獨自駛向茫茫大海的盡頭。
古人沒有機會再見,如同浮云一去不回。
我愿意玩弄海中倒景,從此修煉真骨金身。
登天臺華頂峰望斷蒼茫大海,窺探遠處蓬萊島的奧妙。
不知道歲月是如何消失,反覺得綠樹紅花早衰。
也不再有釣鰲的心事,也不想當官的事兒。
⑴《楚辭》:“湛湛江水兮上有楓,目極千里兮傷春心。”王逸注:“言湛湛江水,浸潤楓木,使之茂盛,傷己不蒙君惠而身放棄,曾不若樹木得其所也。”
⑵《宋書》:謝靈運,小字客兒,故詩人多稱為謝客。其《游赤石進帆海》詩有云:“揚帆采石華,掛席拾海月。”李善注:《臨海水土物志》云:海月,大如鏡,色白正圓,常生海邊,其尖柱如搔頭大。《本草》:陳藏器曰:海月,蛤類也,似半月,故名。水沫所化。
⑶《史記》:屈原作《懷沙》之賦,于是懷石,遂自投汨羅以死。
⑷溟渤,海也。
⑸《楚辭》:“蹇誰留兮中洲。”王逸注:“蹇,辭也。”
⑹《莊子》:“窮發之北有冥海者,天池也。”
⑺謝靈運詩:“張組眺倒景,列筵矚歸潮。”李善注:《游天臺山賦》曰“或倒景于重溟”,王彪之《游仙侍》曰“遠游絕塵霧,輕舉觀滄溟。蓬萊蔭倒景,昆侖罩層城”,并以山臨水而景倒,謂之倒景。
⑻《方輿勝覽》,華頂峰,在天臺縣東北六十里。蓋天臺第八重最高處,高一萬丈。絕頂東望滄海,俗名望海尖。草木薰郁,殆非人世。孫綽所謂“陟降信宿,迄乎仙都”是也。絕冥,遠海也。
⑼《十洲記》:“蓬壺,蓬萊也。”《頭陀寺碑文》:“東望平皋,千里超忽。”呂向注:“超忽,遠貌。”
⑽《淮南子》:“身處江湖之上,而神游魏闕之下。”高誘注:“魏闕,王者門外闕也,所以用懸教民之書于象魏也。巍巍高大,故曰魏闕。”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朝浪漫主義詩人,被后人譽為“詩仙”。祖籍隴西成紀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葉城,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。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歲。其墓在今安徽當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陸有紀念館。 ...
李白。 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朝浪漫主義詩人,被后人譽為“詩仙”。祖籍隴西成紀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葉城,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。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歲。其墓在今安徽當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陸有紀念館。
過呂梁 其一。明代。邊貢。 解纜洪流樹,侵星過呂梁。風云猶帝里,山水即吾鄉。硯拂秋嵐濕,衣沾曉露涼。長年欣暑退,伊軋棹歌長。
霜后紀園中草木十二絕 其六。宋代。范成大。 牡丹初剪時,已具新花眼。代謝不容發,笑殺鐵門限。
寄無可禪師。清代。屈大均。 羅浮采藥失佳期,聞道嵩陽錫杖移。珠海含君千里月,秋光長得慰相思。
呈濟之。金朝。李俊民。 朝醒暮醉幾時休,雞黍人家見客留。聞道曲生行處有,西村明日趁扶頭。
二月三日點燈會客。宋代。蘇軾。 江上東風浪接天,苦寒無賴破春妍。試開云夢羔兒酒,快瀉錢塘藥玉船。蠶市光陰非故國,馬行燈火記當年。冷煙濕雪梅花在,留得新春作上元。
觀史而倦輒成短句意或有在不復次第覽者幸貸其拙云 其六。。倪岳。 五代悠悠轉盻間,安榮不動卻如山。但知長樂全身地,大節孤忠總是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