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欲天明半未明,醉聞花氣睡聞鶯。
猧兒撼起鐘聲動(dòng),二十年前曉寺情。
春曉。唐代。元稹。 半欲天明半未明,醉聞花氣睡聞鶯。猧兒撼起鐘聲動(dòng),二十年前曉寺情。
夜已過半,但天將亮未亮,在醉夢溫柔鄉(xiāng)中,卻花氣馥郁、鶯啼嬌囀,纏綿悱惻令人難舍。
黃色小犬撼動(dòng)寺鐘,劃破寂靜的夜空,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個(gè)黎明在普救寺中發(fā)生的情事。
春曉:一作“春晚”,似作為《鶯鶯傳》之張本。
花氣:花的香氣。
猧(wō):黃色小犬。
此詩或元和十四年(819)作于虢州。當(dāng)時(shí)距元稹初識雙文(即鶯鶯)已經(jīng)過去整整二十年了,但由于天欲明未明、人半夢半醒之際的“鐘聲”,契合了當(dāng)年的特定情境,便立即引動(dòng)那“二十年前曉寺情”,使得懷念和悵惘交織,心潮起伏,久久不平靜,因作此詩。
參考資料:
1、(唐)元稹著孫安邦,蓓蕾解評. 元稹集[M]. 太原:山西古籍出版社, 2005.01.第209頁
《鶯鶯傳》中有鶯鶯復(fù)張生信,文詞并茂,早已膾炙人口,卻將元稹先贈鶯鶯之詩略而未錄。文中只略稱:“明年文戰(zhàn)不勝,遂止于京因貽書于崔,以廣其意。”而此詩被大多學(xué)者視為《鶯鶯傳》之張本。
首句“半欲天明半未明”,寫兩情如膠似漆,不料卻又天將拂曉,幽期密約恨短;次句“醉聞花氣睡聞鶯”,寫醉夢溫柔鄉(xiāng),花氣馥郁,鶯啼嬌囀,纏綿悱惻難舍。“醉聞”句互文連屬,猶言醉而臥,聞到花香,聽見鶯啼,妙語雙關(guān)。
第三句“
元稹(779年-831年,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),字微之,別字威明,唐洛陽人(今河南洛陽)。父元寬,母鄭氏。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,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。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“新樂府”。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“元白”。 ...
元稹。 元稹(779年-831年,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),字微之,別字威明,唐洛陽人(今河南洛陽)。父元寬,母鄭氏。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,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。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“新樂府”。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“元白”。
春懷 其一。宋代。韓淲。 蝴蝶為莊周,黃粱熟邯鄲。蘧然一夢覺,茫茫天壤間。相推明日月,來往成暑寒。山林與鐘鼎,胸中了不干。
澤居。宋代。陸游。 澤居僅足不求余,曠快真同縱壑魚。平日酷憎蠅附驥,暮年肯作鶴乘車?齒搖但煮岷山芋,眼澀惟觀胄監(jiān)書。此際自應(yīng)還往絕,本無心與俗人疏。
三代門。管蔡。唐代。周曇。 伊商胡越尚同圖,管蔡如何有異謨。不念祖宗危社稷,強(qiáng)于仁圣遣行誅。
權(quán)知吉州九日感賦。清代。張聯(lián)箕。 空庭惟落葉,閉戶見秋山。雉堞連云暗,溪流抱郭灣。白衣人寂寞,黃菊色斑斕。徒有{罒羊}門役,登登版筑間。
題荷花書幀。唐代。康有為。 世界偶然留色相,生涯畢竟托清波。明珰翠羽人曾識,碧漠紅塘夢似過。殘?jiān)抡諄砩雅謇洌瑫燥L(fēng)墜后粉痕多。城南詩客頻相問,怊悵朱顏易老何。
宴罷賓興日未斜,頎然豐采動(dòng)京華。大鵬水擊三千里,雛鳳文騰五色霞。
秋月再分丹桂粟,春風(fēng)偏上紫荊花。相期更寫瓊林會,趁取才人兩鬢鴉。
鹿鳴燕會圖為旌德江溥貢士賦。明代。程敏政。 宴罷賓興日未斜,頎然豐采動(dòng)京華。大鵬水擊三千里,雛鳳文騰五色霞。秋月再分丹桂粟,春風(fēng)偏上紫荊花。相期更寫瓊林會,趁取才人兩鬢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