畫堂雅宴。一抹朱弦初入遍。慢捻輕籠。玉指纖纖嫩剝蔥。
撥頭憁利。怨月愁花無限意。紅粉輕盈。倚暖香檀曲未成。
減字木蘭花·畫堂雅宴。宋代。歐陽修。 畫堂雅宴。一抹朱弦初入遍。慢捻輕籠。玉指纖纖嫩剝蔥。撥頭憁利。怨月愁花無限意。紅粉輕盈。倚暖香檀曲未成。
華美的大廳里正舉行高雅的宴集,乍彈朱弦剛剛進入彈奏第一章。輕輕地攏,慢慢地捻,纖長的細指猶如嫩蔥。
撥頭抑郁低落,帶著愁怨的花月自有無限意。舞女身姿輕靈美好,倚著檀槽彈不成一首曲子。
減字木蘭花:原唐教坊曲,雙調(diào)四十四字,與“木蘭花”相比,前后片第一、三句各減三字,改為平仄韻互換格,每片兩仄韻,兩平韻。
畫堂雅宴:在彩繪廳堂舉行歌舞宴集。
朱弦:華美琵琶之弦。抹:琵琶彈奏手法,一抹即乍彈。入遍:初始彈奏第一章。遍,曲調(diào)中的一解,即一章。
捻:搓。攏:撫。均為彈奏琵琶的手法。
“玉指”句:謂琵琶女的手指細嫩如蔥白。
撥頭:舞蹈名。憁利,失意的樣子。
紅粉輕盈:指舞女輕靈美好。紅粉,婦女化妝用的胭脂與白粉。代指美女:
香檀:即檀槽,弦樂器架弦之架。
參考資料:
1、李之亮.歐陽修詞選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5:40-41
2、邱少華.歐陽修詞新釋輯評:中國書店,2001:35-36
這首詞約作于宋仁宗天圣(1023-1032年)末年,是作者年輕時期的作品。作者時任西京留守推官,這首詞寫的是一次宴會上女子演奏琵琶的場景。
參考資料:
1、郁玉瑩.歐陽修詞評注:江西人民出版社,2012:6
這首詞描繪了一位在歌舞筵席上侑灑佐歡的歌女形象。她琴藝高超,琴曲哀怨動人。作品字里行間隱藏著作者對歌女的同情。
上片點明宴會在寬敞的畫閣里進行,其后進入正題,寫到女子彈奏琵琶的技巧。大概作者明知描寫琵琶演奏不可能超越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,所以干脆把《琵琶行》里“輕攏慢捻抹復(fù)挑”的成句搬移到詞中,反倒顯得樸素真切。欣賞琵琶的人,不可能不同時欣賞彈奏者高超的技巧,于是作者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女子的手上,干脆又把自居易的“十指剝春蔥”挪移過來,于是翻新成了另一個完美的琵琶女。這種移花接木的效果,往往比自出機杼更有神趣。
下片刻意點明女子彈奏的曲子是《撥頭》,其中妙處,今人可能無法知曉,因為這支曲子已經(jīng)失傳了。然而作者之所以要明言曲名,定有他的深意,這種深意隨后的描寫中顯露無遺,先是出現(xiàn)了“怨月愁花無限意”的幽怨哀愁,而且是面對皎月和鮮花產(chǎn)生的愁怨,表明女子的彈奏一定觸動獷她內(nèi)心的隱痛,她是把自己想象成了皎月和鮮花,其晶瑩嬌美本該得到尊重和欣賞,如今卻淪落到為人佐酒的卑賤地步,其中的“無限意”怕是無人理解。作者似乎隱隱感到了女子情緒的變化,所以對這位“紅粉輕盈”的美女為什么突然停止彈奏產(chǎn)生了極大的疑問,這種疑問他沒有道破,留給讀者去細細體會,這個出人意料的結(jié)局,才是這首詞成功的設(shè)計。
歐陽修(1007-1072),字永叔,號醉翁,晚號“六一居士”。漢族,吉州永豐(今江西省永豐縣)人,因吉州原屬廬陵郡,以“廬陵歐陽修”自居。謚號文忠,世稱歐陽文忠公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學(xué)家、史學(xué)家,與韓愈、柳宗元、王安石、蘇洵、蘇軾、蘇轍、曾鞏合稱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后人又將其與韓愈、柳宗元和蘇軾合稱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 ...
歐陽修。 歐陽修(1007-1072),字永叔,號醉翁,晚號“六一居士”。漢族,吉州永豐(今江西省永豐縣)人,因吉州原屬廬陵郡,以“廬陵歐陽修”自居。謚號文忠,世稱歐陽文忠公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學(xué)家、史學(xué)家,與韓愈、柳宗元、王安石、蘇洵、蘇軾、蘇轍、曾鞏合稱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后人又將其與韓愈、柳宗元和蘇軾合稱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
詠松三首 其三。。弘歷。 高標迥出重霄秀,本色常留四季青。為重堅貞栽砌畔,綠陰如滴滿軒庭。
月下笛。近現(xiàn)代。張爾田。 太液澄波,愁紅換了,敗荷零露。涼蟬起舞。自窺人,耿無語。看花長記經(jīng)游地,但衰淚、風前幾縷。悵哀鴻?quán)牵煅臍垑簦瑫缤卧S。沙路。空延佇。甚落盡江楓,便成羈旅。殘春社燕,為誰花底來去。砧聲一夕催離別,奈憑到、危闌最苦。酒醒后,又亂山,遮斷不見愁處。
送黃若木還莆。明代。徐熥。 執(zhí)手向城隅,送君歸鯉湖。風濤危渡峽,雨雪倦登途。遣日攜書卷,消寒問酒壚。不須嗟伏櫪,千里待名駒。
游凈慈寺次錢學(xué)士韻。。韓雍。 勝境分明是洞天,偷閑試問上乘禪。老僧出定驚相迓,見我來游喜欲顛。翠竹萬竿圍客座,白鷗數(shù)點傍漁船。品題賴有文章伯,留得明珠顆顆圓。
重寄元美 其二。明代。李攀龍。 南冠君子系京華,秋色傷心廣柳車。此地由來多俠客,不知誰是魯朱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