豈是從容唱渭城,個中當有不平鳴。
可憐日晏忍饑面,強作春深求友聲。
詠河市歌者。宋代。范成大。 豈是從容唱渭城,個中當有不平鳴。可憐日晏忍饑面,強作春深求友聲。
我聽出來了,你并不是從容不迫地演唱著《渭城曲》,你的歌聲中充滿了激越與不平。
可憐你在這黃昏時候面容憔悴忍受著饑餓的煎熬,強打著笑容唱著,好似那春天的鳥兒,為了求友不住地啼鳴。
河市:也叫市河,要蘇州城內。
歌者:賣唱人。
渭城:即《渭城曲》,根據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別詩《送元二使安西》譜成的樂曲,又叫《陽關三疊》,唐宋時期十分流行。這里是說賣唱人唱這支流行曲,不在于它的送別友人的內容。
個中:此中。
當:想必。
日晏:天色已晚。
忍饑面--挨餓的臉色。
春深求友聲:用《詩經》中"嚶其鳴矣,求其友聲"的典故。是說:春天黃鶯叫個不停。是為了尋伴侶。這兩句說:可憐他唱到天晚,還沒吃口飯,依然忍饑挨餓,強作黃鶯般的歌聲來吸引聽眾。
參考資料:
1、李夢生. 宋詩三百首全解.上海 : 復旦大學出版社, 2007年5月1日: 第237-238頁
詩人黃昏時分行走在街上,忽然聽到路邊有人在賣唱,聲音紆徐婉轉,可是詩人從中品出了某種不平的感慨。于是他停下來打量了一下歌者,只見他面黃肌瘦,在這日暮時分還不得不忍著饑餓高歌,以求行人布施。詩寫得音調和諧,起句以問句形式,為下句作鋪墊,次句自答,補足題目,寫出歌者的心聲。三、四句使用流水對,進一步闡述歌者的歌聲中何以有不平的音符,從對音樂的感受轉移到直接的描述,通過“日晏”、“忍饑”、“強作”三個詞,把歌者內心的慘痛與生活的艱難完全表現出來,詩又以“可憐”二字領句,表明自己同情的立場。
范成大晚年退職家居后,寫了很多描寫下層百姓痛苦的詩歌,詩風樸實自然,帶有樂府民歌的特性,同時往往學民歌用雙關、諧音詞等手法,使詩活潑生動。如此詩末句,用《詩經》典故,一方面切合歌者身份,回照他歌聲的美妙;另一方面又暗喻他處境困難,渴望人們同情與施舍。
關心民瘼的人一般都很富有同情心,范成大就很富有同情心,苦難人的悲聲常常使他產生感傷。像這首詩寫到聽人賣唱一樣,他有次在寒冷的夜晚,聽到門外有人喊叫賣卜,他就滿懷傷悲地寫下這么一首詩:“靜夜家家閉戶眠,滿城風雨驟寒天。號呼賣卜誰家子?想歉明朝糴米錢。”(《夜坐有感》)又有一次,他聽到賣菜人在大雪天吆喝賣菜,他便作詩說:“飯籮驅出敢偷閑?雪脛冰須慣忍寒。豈是不能扃戶坐?忍寒猶可忍饑難。”(《雪中聞墻外鬻魚菜者求售之聲甚苦有感》)這三首詩,寫的都是在饑寒交迫中掙扎的苦命人,詩的句法與結構也很接近,合在一起,可全面地理解范成大詩作的內容與思想狀況。
范成大(1126-1193),字致能,號稱石湖居士。漢族,平江吳縣(今江蘇蘇州)人。南宋詩人。謚文穆。從江西派入手,后學習中、晚唐詩,繼承了白居易、王建、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,終于自成一家。風格平易淺顯、清新嫵媚。詩題材廣泛,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。他與楊萬里、陸游、尤袤合稱南宋“中興四大詩人”。 ...
范成大。 范成大(1126-1193),字致能,號稱石湖居士。漢族,平江吳縣(今江蘇蘇州)人。南宋詩人。謚文穆。從江西派入手,后學習中、晚唐詩,繼承了白居易、王建、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,終于自成一家。風格平易淺顯、清新嫵媚。詩題材廣泛,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。他與楊萬里、陸游、尤袤合稱南宋“中興四大詩人”。
題光澤卷三首 其二 紅梅圖。明代。黃衷。 梁園無此種,上苑幾年移。獨抱冰霜骨,休誇粉膩姿。春風吹蕊蒂,絳雪綴繁枝。寫向王孫贈,能深玉葉思。
送李屯田守桂陽二首 其一。宋代。王安石。 泊船香爐峰,始與子相識。寄書邗江上,詒我峰下石。緣以湘水竹,攜持與南北。永懷故人歡,不愿百金易。竹枯歸樵蘇,石爛棄沙礫。夷門得邂逅,綠發皆半白。追思少時事,俛仰如一夕。老矣無所為,空知念疇昔。常思一杯酒,要子相解釋。出門事紛紛,歸臥意還
山中九日。。郭印。 信馬幽尋慣,重陽未及家。清游貪翠巘,素約負黃花。縱目心先折,經秋鬢欲華。因循時節過,底處覓流霞。
和胡宗澤見寄。宋代。吳芾。 湖邊策杖步新晴,陡覺胸襟萬慮平。老去不須防意馬,靜中已是息心兵。閒來綠樹陰中坐,懶去紅塵鬧里行。賴與故人供一醉,不辜今夜月華明。
懷李聰巒隨宦新甫 其七。明代。申佳允。 一望云煙渺,蛩聲四壁秋。有懷頻問月,無興強登樓。水隔三秋恨,星分兩地愁。相思渾不寐,欲汎剡溪舟。
海陵四詠 其四 小香巖。清代。許傳霈。 鹽宗祠石小香巖,迢遞朱闌映碧杉。春去猶開花爛漫,樓深慣聽燕呢喃。曲池傍榭魚清數,洞石當門柳未芟。語罷鐘聲起鄰寺,半林落日已西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