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蓮曲。唐代。李白。 若耶溪傍采蓮女,笑隔荷花共人語。日照新妝水底明,風飄香袂空中舉。岸上誰家游冶郎,三三五五映垂楊。紫騮嘶入落花去,見此踟躕空斷腸。
夏日的若耶溪傍,美麗的采蓮女三三倆倆采蓮子。隔著荷花共人笑語,人面荷花相映紅。
陽光照耀采蓮女的新妝,水底也顯現一片光明。風吹起,衣袂空中舉,荷香體香共飄蕩。
那岸上誰家游冶郎在游蕩?三三五五躺在垂楊的柳陰里。
身邊的紫騮馬的嘶叫隆隆,落花紛紛飛去。見此美景,騷人踟躕,愁腸空斷。
采蓮曲:屬樂府清商曲辭。起于梁武帝蕭衍父子,后人多擬之。
若耶溪:在今浙江紹興市南。
袂:衣袖。全詩校:“一作袖?!?/p>
游冶郎:出游尋樂的青年男子。
紫騁:毛色棗紅的良馬。
踟躕:徘徊。
參考資料:
1、趙乃增主編 . 唐詩名篇賞析 :吉林文史出版社 ,2011 .
李白詩將吳越采蓮女的嬌艷清純放在荷花叢中加以表現,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躑躅不忍離去反襯采蓮女的魅力,描繪出明艷、活潑、大方的采蓮女的新形象,語言入清水芙蓉,天然雅清,毫無做作,一氣呵成,展示出詩人的姿態高雅、清新脫俗。彌補了六朝以來采蓮女形象的蒼白與虛飾。
第一句:若耶河邊采蓮女,笑隔荷花共人語。溪邊采蓮花的女孩,隔著荷花談笑風生,互相嬉戲,或是和風細雨,或是嬌喘微微。荷葉田田,芙蓉朵朵,與春風滿面的姑娘的粉頰交相輝映,正如王昌齡《采蓮曲》中所道“亂入池中看不見,聞歌始覺有人來?!备糁徎?,似有似無的朦朧之美,意趣盎然,富有生活氣息。“笑隔荷花”將采蓮女纖手撥荷花愉快交談的神態細膩的表現出來,生動形象。
第二句:日照新妝水底明,風飄香袖空中舉。溫和的陽光,濃抹的新妝,清澈的流水,風飄香袖的嫵媚,勾勒出一幅清新明麗的采蓮圖,節奏輕快,活潑自然。采蓮女不知是在揮手還是在故意擺弄,將香袖高舉,河面倒映著采蓮女精心準備的新妝,最是那一低頭的閑花照水,露出她嬌羞的神態,靦腆不勝涼風的吹拂,正如“照花前后鏡,畫面交相映”,人花難辨。這兩句勾勒出了“江南可采蓮,蓮葉何田田”的美好意境,如聞其聲,如見其人,如臨其境,讓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機,領略到采蓮人內心的歡樂,所謂“菱歌唱不徹,知在此塘中”。
第三句:岸上誰家游冶郎,三三五五映垂楊。歡聲笑語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,不知哪家的公子,三三五五、似隱非隱在垂楊下,我們可以想象出此時的采蓮女面對岸邊的游冶郎會有多么的嬌羞,所謂“女為悅己者容”,心里怦跳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。李白筆下的嬌羞之態并未點明,只是從“日照新妝水底明,風飄香袖空中舉”聯想到的,有著明麗可人的浪漫情調,自有一種清新脫俗。詩人將她們置于青翠欲滴的荷葉叢中,又以游冶郎的徘徊搔首來襯托她們的嬌美,使用樂府寫羅敷的手法,從而更加委婉傳神。
第四句:紫騮嘶入落花去,見此踟躕空斷腸。詩人騎著紫騮,馬兒嘶鳴著,驚花,花落,空見那一份景色,使人凄愴斷腸。這里充斥著詩人對時光飛逝、歲月不饒人的感嘆,及對美景易逝的無奈之情,寄托著作者因懷才不遇、壯志難伸而發出的愁思,這與他平素灑脫自信、率真不羈、清新飄逸的風格有所不同,而以一種細膩溫婉的筆觸,引人遐思?!磅剀X空斷腸”,似是斷腸人在天涯,象他《月下獨酌》中一身孤傲與月為伴,與影為伴,還是免不了蒼茫寂寥、清絕孤獨之感,一向大氣豪邁的李白也有避不了的人生悲哀。
詩人筆下生風,使一曲采蓮,景因情而媚,情因景而濃,而毫無堆砌之嫌,清新自然,仍是一如既往的浪漫。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朝浪漫主義詩人,被后人譽為“詩仙”。祖籍隴西成紀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葉城,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。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歲。其墓在今安徽當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陸有紀念館。 ...
李白。 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朝浪漫主義詩人,被后人譽為“詩仙”。祖籍隴西成紀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葉城,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。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歲。其墓在今安徽當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陸有紀念館。
題楊山人隱居。明代。黎民表。 紫邏云林僻,青溪徑路斜。應憐招隱地,況復草玄家。藤古蟠幽石,松寒落細花。山窗開罨畫,天井上煙霞。宅勝棲心遠,憑高屬興賒。圖書淹日月,芝術共年華。雛鳳飛將奮,冥鴻跡漸遐。浮榮真夢幻,悔不學丹砂。
冬柳。清代。趙函。 無端抹盡白門煙,衰丑如斯祇自憐。入世茫然同槁木,閱人多矣是寒蟬。樓頭只掛青天月,水畔間思碧玉年。蕉萃一生緣底事,江潭照影尚纏綿。
河傳 同次泉登夔州南城。清代。馮煦。 城闕。愁絕。落花時。野戍殘旂雨微。峽中一春無雁飛。相思。北來音信稀。十二青樓臨大道。春漸老。處處生芳草。杜鵑啼。人未歸。路迷。片帆吹又西。
游圓超院登挾溪亭次盧公。宋代。王十朋。 路入剡山腰,風生玉川腋。孤亭物外高,雙溪眼中碧。山僧作亭知幾春,賞音端怕逢詩人。自從妙語發丘壑,遂使絕境多蹄輪。我來首訪維摩詰,問訊雙溪自何出。發源應與婺溪同,賦物慚無沈郎筆。憑欄欲洗名利塵,入眼翻驚客恨新。山城重重水如帶,可能挽住思鄉人。
題劉至誠行樂。清代。戴亨。 溪回蕩云容,虬松勢妖矯。日月摩高巔,石瘦青苔老??祁^信芒鞋,臨風恣幽討?;犴聘?,蒼翠午陰悄。觸目與神謀,精理擴懷抱。得意已忘言,隔澗聞幽鳥。邃壑古煙深,呼童覓瑤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