吁嗟此轉蓬,居世何獨然。
長去本根逝,夙夜無休閑。
東西經七陌,南北越九阡。
卒遇回風起,吹我入云間。
自謂終天路,忽然下沉淵。
驚飆接我出,故歸彼中田。
當南而更北,謂東而反西。
宕宕當何依,忽亡而復存。
飄飄周八澤,連翩歷五山。
流轉無恒處,誰知吾苦艱。
愿為中林草,秋隨野火燔。
糜滅豈不痛,愿與株荄連。
吁嗟篇。兩漢。曹植。 吁嗟此轉蓬,居世何獨然。長去本根逝,夙夜無休閑。東西經七陌,南北越九阡。卒遇回風起,吹我入云間。自謂終天路,忽然下沉淵。驚飆接我出,故歸彼中田。當南而更北,謂東而反西。宕宕當何依,忽亡而復存。飄飄周八澤,連翩歷五山。流轉無恒處,誰知吾苦艱。愿為中林草,秋隨野火燔。糜滅豈不痛,愿與株荄連。
可嘆我這流轉的飛蓬,活在世上偏偏如此艱難。永遠地離開了根莖隨風飛去,朝朝與暮暮不得安閑。由東至西橫過了多少曲路,從南向北越過了多少荒田。突然遇上旋起的回風,把我吹入藍天上的云間。我以為來到了天路便是盡頭,誰知又墮入無盡的深淵。暴風再一次將我卷起,仍舊把我送回最初的那片田野。我正要往南,卻忽然朝北,正想往東,卻被吹到了西邊。飄飄蕩蕩的我不知所歸,一時間霍然消失,一時間又霍然出現。我曾經飛遍了八大湖澤,也曾經走遍了五岳的山顛。嘗盡了人生流離無定的痛楚,有誰能體會我內心的苦艱?我愿做那林中的小草,隨著秋播的野火,化作一縷縷塵煙。就算要承受野火燒燎的痛苦,能與株荄生死相連,我也心甘情愿。
“吁嗟”兩句:以秋天的蓬草離去本根,隨風飄蕩,比喻曹植的屢次遷徙封邑。
夙夜:從早晨到夜晚。
陌:田間東西的通道。阡:田間南北的通道。
卒:與“猝”相通,突然。
回風:旋風。
飆:從上而下的狂風。
中田:即田中。
八澤:指八藪,八個地名。
五山:指五岳。
中林草:指林中草。株荄:指草的根株。
《吁嗟篇》乃曹植擬樂府舊題《苦寒行》之作,取句首“吁嗟”二字命篇,實際上是一首歌詠“轉蓬”的詠物詩?!稗D蓬”屬菊科植物,秋日花朵干枯,“遇風輒拔而旋(轉)”(《埤雅》),與人們離鄉漂泊的景況很相像,因此常被詩人所歌詠。曹操《卻東西門行》,就曾以它的“隨風遠飄揚”,抒寫過“何時返故鄉”的感情。但曹植之矚目于轉蓬,卻與他政治上的坎坷遭際有關。
曹植(192-232),字子建,沛國譙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,建安文學代表人物。魏武帝曹操之子,魏文帝曹丕之弟,生前曾為陳王,去世后謚號“思”,因此又稱陳思王。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、曹丕合稱為“三曹”,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獨占八斗”的評價。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“仙才”者,曹植、李白、蘇軾三人耳。 ...
曹植。 曹植(192-232),字子建,沛國譙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,建安文學代表人物。魏武帝曹操之子,魏文帝曹丕之弟,生前曾為陳王,去世后謚號“思”,因此又稱陳思王。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、曹丕合稱為“三曹”,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獨占八斗”的評價。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“仙才”者,曹植、李白、蘇軾三人耳。
親友馮儀之運干挽章三首。宋代。曹彥約。 聞道江西使,賓筵隕德星,失聲歸士友,短氣動朝廷。屢選非無意,遲行若有靈。忍令清燕處,我輩尚談經。
首尾吟 其四十九。宋代。邵雍。 堯夫非是愛吟詩,詩是堯夫會計時。進退云山為主判,陶镕水竹是兼司。鶯花舊管三千首,風月初收二百題。歲暮又須行考課,堯夫非是愛吟詩。
一舟停、佛貍祠下,酒邊人與花遇。金焦雙送南朝客,海上圓波重聚。
相記取。只那夕朱樓,我汝銷魂處。簾櫳遍數。又露掠篷低,風銷蠟黯,草草別君去。
邁陂塘 金陵王木齊追送予海上,以詞錄別,依韻和答。清代。程頌萬。 一舟停、佛貍祠下,酒邊人與花遇。金焦雙送南朝客,海上圓波重聚。相記取。只那夕朱樓,我汝銷魂處。簾櫳遍數。又露掠篷低,風銷蠟黯,草草別君去。人間世,都似看花隔霧。庾郎何必詞賦。卅年爭笑屠龍技,誰共靈修相訴。聊慰汝。盼等到重陽,買棹江南雨。艷才何補。剩十里青溪,二分明月,兜影照離緒。
傷時感懷 其二。宋代。王十朋。 帝鄉五載亂離中,億萬蒼生陷犬戎。二圣遠征沙漠北,六龍遙渡浙江東。斬奸盍請朱云劍,射虜宜貫李廣弓。借問秦庭誰慟哭,草茅無路獻孤忠。
次韻題張氏耆逸堂。宋代。汪炎昶。 游戲壺天歲月深,人間又見謫仙人。鏡中商嶺飄蕭發,物外箕山自在身。安石少徒輕冕紱,伏波老未厭風塵。輸君物外全雙美,洛社耆英漢逸民。
次韻謝老友徐絢惠玉二首 其二。。傅義。 春秋八十憶征程,曾歷崎嶇大不平。腹貯麟經虔授業,心源鯉對夙通靈。卻因家世遭奇禍,誰惜書生是至誠。文字復能娛晚景,雍容風雅重詞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