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柳枝二首。唐代。白居易。 一樹春風千萬枝,嫩于金色軟于絲。永豐西角荒園里,盡日無人屬阿誰。一樹衰殘委泥土,雙枝榮耀植天庭。定知玄象今春后,柳宿光中添兩星。
春風吹拂,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。柳枝綻出細葉嫩芽,望去一片嫩黃;細長的柳枝,隨風飄蕩,比絲縷還要柔軟。這樣一株生機勃勃的柳樹,卻長在永豐坊西南角的荒園中,只能顧影自憐,有誰來賞識關注它呢?
垂柳一株,委身于永豐坊西南角的荒園中,因柔條極茂,被東使取兩枝植于宮中,從此榮耀百倍,無異升天。料想今春的天象,將會有兩顆新星得蒙柳宿星的光芒惠澤了。
《楊柳枝》,白居易洛中所作也。《本事詩》曰:“白尚書有妓樊素善歌,小蠻善舞。嘗為詩曰:‘櫻桃樊素口,楊柳小蠻腰。’年既高邁,而小蠻方豐艷,乃作《楊柳枝》辭以托意曰:‘永豐西角荒園里,盡日無人屬阿誰?’及宣宗朝,國樂唱是辭。帝問誰辭,永豐在何處,左右具以對。時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,柔條極茂,因東使命取兩枝植于禁中。”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又號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鄭。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唐代三大詩人之一。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,世稱“元白”,與劉禹錫并稱“劉白”。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士、左贊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陽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 ...
白居易。 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又號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鄭。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唐代三大詩人之一。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,世稱“元白”,與劉禹錫并稱“劉白”。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士、左贊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陽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送瘳子晦倅湖還別四絕。明代。陳淳。 松窗梅雪歲寒余,奉別城東古驛頭。君去有行應可樂,我來獨學重為憂。
陽春曲。宋代。張詠。 東風習習吹庭樹,知道春權移日馭。青紅獨解露春心,凝冷無言避春去。大有閒階白日長,清詞麗句祝春皇。春皇不肯論功烈,惟有年年君道昌。
癖性。宋代。釋文珦。 癖性唯耽靜,溪山占一坳。小橋橫獨水,矮屋蓋重茅。坎井寒泉冽,深蹊密陰交。閒門終日掩,不許俗人敲。
故人咫尺水東頭,我欲見之心悠悠。有足欲往不自由,形骸靜對鶯花留。
我思肥陵昔之游,云霧密鎖城上樓。把酒待月生海陬,月到行午醉未休。
城東行事去李簡夫甚邇可以卜見而俱有往返之禁因戲為歌馳寄。宋代。彭汝礪。 故人咫尺水東頭,我欲見之心悠悠。有足欲往不自由,形骸靜對鶯花留。我思肥陵昔之游,云霧密鎖城上樓。把酒待月生海陬,月到行午醉未休。濡須南池水中洲,脫帽散發尋漁舟。夕陽扶欄持釣鉤,白蘋風起寒颼飗。別來紛紛幾春秋,彼此待盡棲林丘。滴淚落水東爭流,肺肝雖大不容憂。殘息乃復如懸疣,得官相望真如囚。李夫子,借使復得把酒與子飲,其樂還如昔時不。我今鬢發已絲志已偷,力不能前鈍如牛。泡浪亦悟吾生浮,尚壯欲以華簪投。日月逐逐同傳郵,何用自與身為矛。我歌草草子須酬,欲讀子歌銷我愁。
對菊 其四。明代。陳獻章。 秋英如雪照江濱,扳折須防小侍巾。曲檻兩頭門盡掩,先生元是惜花人。
苦雨再柬羽甫兄并書所感。明代。李之世。 雨歇還復注,園廬恒暝陰。空階行藥遍,芳草閉門深。計口權留鶴,算囊欲賣琴。生涯隨分過,不羨披裘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