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鵲收聲,濕螢度影,庭院深香。步月移陰,梳云約翠,人在回廊。
醺醺宿酒殘妝。待付與、溫柔醉鄉。卻扇藏嬌,牽衣索笑,今夜差涼。
柳梢青·七夕。宋代。劉鎮。 干鵲收聲,濕螢度影,庭院深香。步月移陰,梳云約翠,人在回廊。醺醺宿酒殘妝。待付與、溫柔醉鄉。卻扇藏嬌,牽衣索笑,今夜差涼。
詞的開篇“干鵲收聲,濕螢度影,庭院秋香”描繪了“七夕”夜景:那為睽隔天河兩岸的牛郎織女搭橋的喜鵲已經悄無聲息,螢火蟲在秋夜中飛來飛去,庭院中秋花香氣陣陣飄來。喜鵲性喜燥惡濕,故曰“干鵲”。據《荊夢歲時紀》載云:“天河之東有織女,天帝之子也。年年結杼勞役,織成云錦天衣。天帝哀其獨處,許配河西牛郎。嫁后遂廢織紝。天帝怒,責令歸河東,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。”此后每逢七夕,便有喜鵲為他們的相會而于天河搭橋。詞中“收聲”二字表明橋已搭成,此刻雙星正沉浸在久別重逢的甜蜜之中。螢火蟲素喜濕,故曰“濕螢。”流螢飛舞,點示時分已在夜晚,秋香四溢,為后文喜慶氣氛作一渲染。緊接著以下四句寫乞巧新婦。“步月移陰”是說月行而花影移,此句由“月移花影動”翻套而來。表明時光的流逝。“梳云約翠”是“人在回廊”中新婦的嚴妝。這位高梳云髻、橫插翠簪的新婦正在曲曲折折的長廊之上舉目凝望天河雙星。
新婦佇立回廊,此刻新郎如何呢?上片在結束對新婦的描述之后,落筆則寫新郎的情態舉動。
過片“醺醺宿酒殘妝”寫新郎正帶著昨晚喜宴上的醉意,脫去外衣,等待著新婦乞巧歸來,共度良宵,進入那令人心醉的溫柔之鄉。“待付與”三字表現了新郎等待心情的焦急。大約這對新人花燭大喜之日正在七夕,新婦過門經過繁禮縟節之后,還得去乞巧,完畢后方始歸入洞房。因此惹得新郎不禁情切切,意綿綿。待得新婦剛入洞房,即便為她除去古婚禮中用以遮面的扇子,然后則扯衣調笑,一時閨閣之中有甚畫眉者也。卻扇,古時婚禮中行禮時,新婦以扇遮面,交拜后去扇,謂之“卻扇”。藏嬌,用漢武帝“金屋藏嬌”故事表示新郎對新婦的真摯之愛。牽衣索笑,把洞房中這對新人相互寬衣解帶、嬉戲打鬧的和諧氣氛渲染到極點。煞尾句“今夜差涼”以景作結,是說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涼爽之夜!是的,天上有離別一年終得相聚的雙星赴會;人間有相思數載終成眷屬的美滿姻緣,這個夜晚實在是妙不可言的。
全詞格調疏朗雋逸,情韻自然流麗。同時,詞人巧擷神話悲劇故事中喜劇式的理想結局為發端,對現實生活中的喜劇作了襯托,使全詞顯得氣氛熱烈歡快,情趣無限。手法不可不謂新穎別致。詞人劉鎮為南宋寧宗時代人,文名遠播,世稱隨如先生,著《隨如百詠》,其詞甚工,譚正璧《中國文學家大辭典》評其詞以“新麗見稱”。觀這首“七夕”詞,譚先生之評實不虛譽。
宋廣州南海人,字叔安,號隨如。寧宗嘉泰二年進士。以詿誤謫居三山三十年。性恬淡,士大夫皆賢之。工詩詞,尤長于詩,明白清潤,為時所推。有《隨如百詠》。 ...
劉鎮。 宋廣州南海人,字叔安,號隨如。寧宗嘉泰二年進士。以詿誤謫居三山三十年。性恬淡,士大夫皆賢之。工詩詞,尤長于詩,明白清潤,為時所推。有《隨如百詠》。
擬高青邱梅花詩九首 其八。清代。陳世濟。 韶光庾嶺轉青陽,忽訝君來共此鄉。看到瑤華須發冷,吟殘玉屑齒牙香。雨中春樹誰先發,雪后園林獨未荒。聽得漏聲花外盡,一簾清影正飛霜。
減字木蘭花 其二 壽隱士。兩漢。佚名。 一丘一壑。野鶴孤云隨處樂。篆帶紗巾。且與筠莊作主人。高山流水。指下風生千古意。壽慶年年。長在新秋六日前。
大雷小雷。。史鑒。 雙螺浸湖水,萬古鎮龍宮。小大名形異,東西奠位同。嘗聞出光怪,于此驗兇豐。欲往嘆無翼,憑誰學御風。
城南林園避暑示道友。宋代。張方平。 不必山林遠,且離朝市喧。前軒好風月,高客共琴樽。在所同浮世,何須憶故園。八瓊還返事,聊更話根源。
秋興三首。宋代。蘇軾。 野鳥游魚信往還,此身同寄水云間。誰家晚吹殘紅葉,一夜歸心滿舊山。可慰摧頹仍健食,此生通脫屢酡顏。年華豈是催人老,雙鬢無端只自斑。故里依然一夢前,相攜重上釣魚船。嘗陪大幕今陳跡,謬忝承明愧昔年。報國無成空白首,退耕何處有名田。黃雞白酒云山約,此計當時已浩然。浴鳳池邊星斗光,宴余香滿上書囊。樓前夜月低韋曲,云里車聲出未央。去國何年雙鬢雪,黃花重見一枝霜。傷心無限厭厭夢,長似秋宵一倍長。
浣溪沙 己丑八月十七日與諸友步月青山嶺。。吳金水。 皓皓清輝遍嶺崖,村居似洗凈無埃。時聞蟲語響瑤街。人影朦朧篝火散,果香彌漫澗風來。廣寒宮里意悠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