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虛西館待高賢,一見襟懷兩釋然。且叩真詮期進道,不論衰鬢逐凋年。
頑金在礦須當變,逸驥無鞭亦自前。相叩屢辭雖未得,已齊朝市與林泉。
次韻和崔公孺國博西亭感懷。宋代。韓琦。 常虛西館待高賢,一見襟懷兩釋然。且叩真詮期進道,不論衰鬢逐凋年。頑金在礦須當變,逸驥無鞭亦自前。相叩屢辭雖未得,已齊朝市與林泉。
韓琦(1008—1075年),字稚圭,自號贛叟,漢族,相州安陽(今屬河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、名將,天圣進士。初授將作監丞,歷樞密直學士、陜西經略安撫副使、陜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。與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,名重一時,時稱“韓范”。嘉祐元年(1056),任樞密使;三年,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英宗嗣位,拜右仆射,封魏國公。神宗立,拜司空兼侍中,出知相州、大名府等地。熙寧八年卒,年六十八。謚忠獻。《宋史》有傳。著有《安陽集》五十卷。《全宋詞》錄其詞四首。 ...
韓琦。 韓琦(1008—1075年),字稚圭,自號贛叟,漢族,相州安陽(今屬河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、名將,天圣進士。初授將作監丞,歷樞密直學士、陜西經略安撫副使、陜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。與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,名重一時,時稱“韓范”。嘉祐元年(1056),任樞密使;三年,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英宗嗣位,拜右仆射,封魏國公。神宗立,拜司空兼侍中,出知相州、大名府等地。熙寧八年卒,年六十八。謚忠獻。《宋史》有傳。著有《安陽集》五十卷。《全宋詞》錄其詞四首。
讀元史三首 其三。清代。顧嗣立。 文章開魯姚,元氣尚團結。萬歷置奎章,作者首虞揭。金華接踵興,儒林推四杰。為學務根柢,行文凈冰雪。古藻揚清光,煌煌照碑碣。一代制作手,小儒盡咋舌。同時惟歐陽,瓣香乃祖烈。后來宋太史,猶承黃柳訣。斯文如江河,源遠流不韻。猗歟百年間,生才竟殊絕。
永夜。唐代。齊己。 永日還欹枕,良宵亦曲肱。神閑無萬慮,壁冷有殘燈。香影浮龕象,瓶聲著井冰。尋思到何處,海上斷崖僧。
永州書懷。宋代。徐照。 嗜茶疑是病,羸瘦見詩形。天斷征鴻過,汀多香草青。興高貧不覺,身遠事皆經。歸路當游岳,僧言極可聽。
南山柳村訪友。清代。陳忠平。 田居半遺世,鵝鴨自成群。偶識成知己,時來喚采芹。村頭歸野鶴,山角響孤云。薄醉渾難覺,悠然戴夕曛。
登青州城樓。明代。金大輿。 麗譙滄海畔,南客一登臨。四野平沙合,孤城遠樹深。古隍無積水,飛閣有棲禽。日落山風急,凄凄傷遠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