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去惜馀景,偶來郊外觀。蕪城千古恨,一顧殊悲酸。
荒祠枕大道,尚記吳城邗。遠近綠陰合,水襯紅莢殘。
隴麥齊若剪,隨風卷波瀾。罷農喜有望,守臣心粗寬。
蕭疏禪智寺,壞址不甚完。叢花亂芍藥,籬竹摧瑯玕。
空有亭亭柏,成行如筆端。供帳具朝膳,僚寀成清歡。
小杜詩板暗,樂石曾未刊。乘興詣茶圃,百步登平巒。
摘焙試烹啜,甘挹零露漙。午過倦微暑,堤路騰歸鞍。
天子憂歲旱,引咎古所難。列郡承新詔,朝夕弗敢安。
況此行春意,固不在游盤。朝廷責吏治,莫若久其官。
政和氣亦應,災沴無由干。愿循三載舊,庶幾酬素餐。
答袁陟節推游禪智寺。宋代。韓琦。 春去惜馀景,偶來郊外觀。蕪城千古恨,一顧殊悲酸。荒祠枕大道,尚記吳城邗。遠近綠陰合,水襯紅莢殘。隴麥齊若剪,隨風卷波瀾。罷農喜有望,守臣心粗寬。蕭疏禪智寺,壞址不甚完。叢花亂芍藥,籬竹摧瑯玕。空有亭亭柏,成行如筆端。供帳具朝膳,僚寀成清歡。小杜詩板暗,樂石曾未刊。乘興詣茶圃,百步登平巒。摘焙試烹啜,甘挹零露漙。午過倦微暑,堤路騰歸鞍。天子憂歲旱,引咎古所難。列郡承新詔,朝夕弗敢安。況此行春意,固不在游盤。朝廷責吏治,莫若久其官。政和氣亦應,災沴無由干。愿循三載舊,庶幾酬素餐。
韓琦(1008—1075年),字稚圭,自號贛叟,漢族,相州安陽(今屬河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、名將,天圣進士。初授將作監丞,歷樞密直學士、陜西經略安撫副使、陜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。與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,名重一時,時稱“韓范”。嘉祐元年(1056),任樞密使;三年,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英宗嗣位,拜右仆射,封魏國公。神宗立,拜司空兼侍中,出知相州、大名府等地。熙寧八年卒,年六十八。謚忠獻。《宋史》有傳。著有《安陽集》五十卷。《全宋詞》錄其詞四首。 ...
韓琦。 韓琦(1008—1075年),字稚圭,自號贛叟,漢族,相州安陽(今屬河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、名將,天圣進士。初授將作監丞,歷樞密直學士、陜西經略安撫副使、陜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。與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,名重一時,時稱“韓范”。嘉祐元年(1056),任樞密使;三年,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英宗嗣位,拜右仆射,封魏國公。神宗立,拜司空兼侍中,出知相州、大名府等地。熙寧八年卒,年六十八。謚忠獻。《宋史》有傳。著有《安陽集》五十卷。《全宋詞》錄其詞四首。
題鄧云鄉紅樓識小錄。近現代。施蟄存。 一夢紅樓三百年,燕京風物付云煙。憑君話舊存文獻,又見都城紀勝編。
春日雜詠二首 其一。明代。楊基。 偶自循籬出徑苔,刺桐花落野棠開。一年春已無多在,幾個人曾有暇來。浸谷陂塘科斗亂,浴蠶時節杜鵑哀。買山莫種閑花柳,多覓松栽與柏栽。
冬夜月下作。宋代。陸游。 造物寧能困此翁,浩歌庭下答松風。煌煌斗柄插天北,焰焰月輪生海東。皂纛黃旗都護府,峨冠長劍大明宮。功名晚遂從來事,白首江湖未嘆窮。
奉和樂道。宋代。韓維。 昔聞有客薦揚雄,清世文章又見公。奏賦獨高天下士,辭榮遠繼古人風。懷賢不啻三秋久,置酒須期十日中。幸有紅芳妝點在,可無多愧白頭翁。
白菊 其四。。陳肇興。 銅瓶紙帳鎮相宜,一種清寒世少知。得氣本來能耐冷,出群原不在多姿。相逢縞袂霜千朵,散盡黃金月一枝。悟得此中真意處,白描還要性靈詩。
嬴惠庵十景詩為鄧元宇將軍賦 其四 石竇泉香。明代。王弘誨。 季子坡翁懷古間,松楸石竇水潺湲。源源本本鐘情處,家在泉南第幾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