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節叢林道欲孤,喜公赤子服于菟。千巖萬壑平安否,淡飯長齋飽得無。
坐觀山童窺止水,講經龍女獻明珠。沃洲勝會還堪繼,豈獨東林有社圖。
寄越能仁用章俊禪師。元代。張翥。 晚節叢林道欲孤,喜公赤子服于菟。千巖萬壑平安否,淡飯長齋飽得無。坐觀山童窺止水,講經龍女獻明珠。沃洲勝會還堪繼,豈獨東林有社圖。
張翥(1287~1368) 元代詩人。字仲舉,晉寧(今山西臨汾)人。少年時四處游蕩,后隨著名文人李存讀書,十分勤奮。其父調官杭州,又有機會隨仇遠學習,因此詩文都寫得出色,漸有名氣。張翥有一段時間隱居揚州,至正初年(1341)被任命為國子助教。后來升至翰林學士承旨。 ...
張翥。 張翥(1287~1368) 元代詩人。字仲舉,晉寧(今山西臨汾)人。少年時四處游蕩,后隨著名文人李存讀書,十分勤奮。其父調官杭州,又有機會隨仇遠學習,因此詩文都寫得出色,漸有名氣。張翥有一段時間隱居揚州,至正初年(1341)被任命為國子助教。后來升至翰林學士承旨。
親友馮儀之運干挽章三首。宋代。曹彥約。 聞道江西使,賓筵隕德星,失聲歸士友,短氣動朝廷。屢選非無意,遲行若有靈。忍令清燕處,我輩尚談經。
廿一日夜坐憶亡兒 其二。明代。顧清。 視不成形舉目存,青燈一盞近黃昏。彭殤竟是誰分出,妄使瞿曇欲斷恩。
弋陽道中望圭峰諸山。明代。吳與弼。 峭拔立云端,能生逆旅歡。但惜世無摩詰手,不能移向畫圖看。
清都觀答幼遐。唐代。韋應物。 逍遙仙家子,日夕朝玉皇。興高清露沒,渴飲瓊華漿。解組一來款,披衣拂天香。粲然顧我笑,綠簡發新章。泠泠如玉音,馥馥若蘭芳。浩意坐盈此,月華殊未央。卻念喧嘩日,何由得清涼。疏松抗高殿,密竹陰長廊。榮名等糞土,攜手隨風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