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竹千叢蔽野亭,曉猨驚后亂峰青。
漢庭已奏三千牘,周室仍繙十二經。
紫殿深沉頻視草,緇帷寂寞自飛螢。
振衣本為蒼生起,肯向荀家祇聚星。
懷舊居。宋代。劉筠。 毛竹千叢蔽野亭,曉猨驚后亂峰青。漢庭已奏三千牘,周室仍繙十二經。紫殿深沉頻視草,緇帷寂寞自飛螢。振衣本為蒼生起,肯向荀家祇聚星。
(971—1031)宋大名人,字子儀。真宗咸平元年進士。楊億試選人校太清樓書,擢第一,以大理評事為秘閣校理,預修圖經及《冊府元龜》。真宗、仁宗兩朝,屢知制誥及知貢舉,預修國史。嘗拒草丁謂復相位制。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兼龍圖閣直學士,終知廬州。工詩,與楊億時號“楊劉”。與楊億、錢惟演等合編《西昆酬唱集》,后世稱“西昆體”。有《刑法敘略》、《冊府應言》、《玉堂集》等。 ...
劉筠。 (971—1031)宋大名人,字子儀。真宗咸平元年進士。楊億試選人校太清樓書,擢第一,以大理評事為秘閣校理,預修圖經及《冊府元龜》。真宗、仁宗兩朝,屢知制誥及知貢舉,預修國史。嘗拒草丁謂復相位制。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兼龍圖閣直學士,終知廬州。工詩,與楊億時號“楊劉”。與楊億、錢惟演等合編《西昆酬唱集》,后世稱“西昆體”。有《刑法敘略》、《冊府應言》、《玉堂集》等。
丹青閣。宋代。華岳。 未識丹青意,憑欄試解潮。煙云朝起陸,汀渚暮生潮。山卓數枝筆,天橫一幅綃。霞收紅暈淺,溪褪綠痕消。個裹風煙冷,于中景物饒。飛黃凌翠閣,寒碧瞰紅橋。酒盡香凝甕,詩成錦掣標。朱衣扶客醉,翠袖殢人嬌。屏帳接千里,畫圖連九霄。長風來水尾,斜日轉山腰。赤腳支筇穩,蒼頭控馬驕。老臣今已矣,兒女總金貂。
和唐張謂韻二首 其二。清代。陶元淳。 如此途窮欲進難,朝天漫上越王壇。局高不合伸強項,逐裸何須岸大冠。徼外山河逢客醉,心頭鐵石向人寒。長安日下猶言遠,窮海孤臣那得看。
沈公序亦愛亭二首 其一。宋代。孫覿。 吟牽東閣興,靜憩北窗眠。窟小中生月,文高迥入玄。回看甲乙第,已到巳辰邊。不見門生莠,歌鐘尚隱然。
春日郊行。唐代。王翰。 林外鳩鳴客夢殘,起來隨意岸青綸。春深池面生新水,晚霽云頭露遠山。野寺秾花飛蛺蝶,高岑喬木囀綿蠻。杖挑二百青錢在,擬買村醪一醉還。
燭影搖紅 除夕。清代。徐釚。 隔歲東風,預欺旅鬢添華發。屠蘇傳遍,守蘭缸、怎得消愁法。料是紅閨早掩,訴燈花、向伊難說。除非好夢,歸去相尋,不教閒殺。十萬笙歌,繁華自趁江潮發。椒盤歲歲憶團圞,剪燭頻移榻。那管今宵帳冷,真辜負、爆聲喧熱。定香橋下,囑付雙魚,替傳錦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