緇徒中有人,籍甚初與顯。
是非不掛口,好惡不入眼。
終日但怡怡,言行無可揀。
外相示枯槁,風味殊不淺。
初公如鶴長,昂藏誰得管。
今秋忽坐脫,山立不少偃。
顯公方晏如,隨緣自舒卷。
平生三事衲,夏燠冬不暖。
大雅右司公,國器乃瑚璉。
頗敦方外契,淵明亦親遠。
道術久相忘,書來敘繾綣。
一被直千金,溪簾凈冰繭。
邀我置香茗,撫玩不忍展。
而我在家僧,業習盡鉏剗。
琴書不療饑,拙生良可莞。
未識韓荊州,不敏懷愧赧。
向來袖漫刺,到門不及款。
音問復后時,當蒙貸疏懶。
公如驥騰驤,我類鱉跛蹇。
出處固不同,投合悵已晚。
明年壑源春,驅車望云巘。
載醪問奇字,從公定忘返。
右司公致書顯上人并遺楮衾詩以贊之併簡都公。宋代。李處權。 緇徒中有人,籍甚初與顯。是非不掛口,好惡不入眼。終日但怡怡,言行無可揀。外相示枯槁,風味殊不淺。初公如鶴長,昂藏誰得管。今秋忽坐脫,山立不少偃。顯公方晏如,隨緣自舒卷。平生三事衲,夏燠冬不暖。大雅右司公,國器乃瑚璉。頗敦方外契,淵明亦親遠。道術久相忘,書來敘繾綣。一被直千金,溪簾凈冰繭。邀我置香茗,撫玩不忍展。而我在家僧,業習盡鉏剗。琴書不療饑,拙生良可莞。未識韓荊州,不敏懷愧赧。向來袖漫刺,到門不及款。音問復后時,當蒙貸疏懶。公如驥騰驤,我類鱉跛蹇。出處固不同,投合悵已晚。明年壑源春,驅車望云巘。載醪問奇字,從公定忘返。
(?—1155)宋徐州豐縣人,徙江寧溧陽,字巽伯。李淑曾孫。徽宗宣和間,與陳恬、朱敦儒并以詩名。南渡后曾領三衢。卒年七十余。有《崧庵集》。 ...
李處權。 (?—1155)宋徐州豐縣人,徙江寧溧陽,字巽伯。李淑曾孫。徽宗宣和間,與陳恬、朱敦儒并以詩名。南渡后曾領三衢。卒年七十余。有《崧庵集》。
雜詩 其二。清代。鄒堯廷。 巖疆數十里,良楛各異族。地連潁與毫,獷悍習成俗。頗聞道旁言,謂我少嚴酷。撫心良自慚,十載負民牧。一邑如一家,痛癢關骨肉。如何治子弟,忍事日鞭撲。秋霜豈不威,未若春風燠。頹習詎難移,惜無仁者術。
和陳今山見訪韻。。李能哲。 故人似春色,新歲到山家。一笑坐拈酒,滿園行看花。別來多舊好,老去更天涯。且喜詩情健,同吟對落霞。
酬沈先輩卷。唐代。歸仁。 一百八十首,清泠韻可敲。任從人不愛,終是我難拋。桂魄吟來滿,蒲團坐得凹。先生聲價在,寰宇幾人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