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侯七閩英,學問早有余。
年時猶未冠,鼓篋游上都。
文成筆五色,四海仰名譽。
調丞尉江邑,有實不愿圖。
朅來對二松,清襟映冰壺。
粹然眉睫間,未變庠序儒。
胸中浩然氣,固已雄萬夫。
我窮臥洲渚,江鷗以為徒。
屢枉高軒過,峨冠講唐虞。
馳騁文史樂,時得陪卷舒。
瓜代遽及期,此情將焉如。
恥作兒女態,揮灑小衣裾。
虎溪豈限我,足創方趑趄。
悵望不遠送,搔首空躊躇。
所覬善行李,早達三山隅。
安居未容久,快作朝省趨。
用賢世所急,君才應時需。
愿補仲山袞,再矢皋陶謨。
勿以得失慮,行當翱天衢。
愧乏折箠贈,短篇見區區。
他時舊交念,闊{外門內扁}寄樵漁。
送高丞別。宋代。李呂。 君侯七閩英,學問早有余。年時猶未冠,鼓篋游上都。文成筆五色,四海仰名譽。調丞尉江邑,有實不愿圖。朅來對二松,清襟映冰壺。粹然眉睫間,未變庠序儒。胸中浩然氣,固已雄萬夫。我窮臥洲渚,江鷗以為徒。屢枉高軒過,峨冠講唐虞。馳騁文史樂,時得陪卷舒。瓜代遽及期,此情將焉如。恥作兒女態,揮灑小衣裾。虎溪豈限我,足創方趑趄。悵望不遠送,搔首空躊躇。所覬善行李,早達三山隅。安居未容久,快作朝省趨。用賢世所急,君才應時需。愿補仲山袞,再矢皋陶謨。勿以得失慮,行當翱天衢。愧乏折箠贈,短篇見區區。他時舊交念,闊{外門內扁}寄樵漁。
李呂,字濱老,一字東老,邵武軍光澤人。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,卒于寧宗慶元四年,年七十七歲。端莊自重,記誦過人。年四十,即棄科舉。好治易,尤留意通鑒。教人循循善誘,常聚族百人,昕夕擊鼓,聚眾致禮享堂,不以寒暑廢。呂著有《澹軒集》十五卷,《國史經籍志》傳于世。 ...
李呂。 李呂,字濱老,一字東老,邵武軍光澤人。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,卒于寧宗慶元四年,年七十七歲。端莊自重,記誦過人。年四十,即棄科舉。好治易,尤留意通鑒。教人循循善誘,常聚族百人,昕夕擊鼓,聚眾致禮享堂,不以寒暑廢。呂著有《澹軒集》十五卷,《國史經籍志》傳于世。
猛虎三首 其三。明代。顧清。 射麟麟不嗔,射虎虎傷身。虎縱不敢射,可射寧獨麟。射者每如此,所以虎欺人。
依韻和宋次道龍圖閣曝書。宋代。王珪。 五云迎曉禁廬開,不及華衣曳老萊。寶藏發函金作界,仙醪傳羽玉為臺。已逢天上非常景,更約人間第一材。白首廟堂終乞去,明年此會定應來。
寄題錢塘毛氏西湖園。。李覯。 昔年曾泛西湖流,君今更住西湖頭。人生多是未得往,地上有天何處求。朱樓照影鐘聲曉,書船落手芙蓉秋。鯉魚赤鱗應不少,待與水仙相伴游。
賦得我愛夏日長 其二。明代。李孫宸。 惜陰翻古帙,席蔭坐林泉。解識閒中晷,依稀亦小年。
萬年山。宋代。高似孫。 依松屈曲疑無路,十里廿里香深沍。殿臺平入蓬萊圖,人煙盡屬天臺賦。山奔萬馬逼人立,泉吼晴雷半天注。亂峰發地翠參錯,沓嶂參差龍屈怒。陰磴仍遺前臘雪,陽崖競拔千年樹。亦容羽客賣丹來,更有神僧飛錫渡。佛界焚香玉女跪,海舟獻寶胡兒踞。未午催敲集梵鐘,隨云共展升堂具。冥搜窮日不知極,妙盡所歷何容遽。平生略持山水眼,是處且了林泉素。揮支公錢極易事,分龐翁榻良難遇。青山不是世閑無,山若識人人也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