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里歸朝去。倚江亭、綠波碧色,一川晴絮。贏得威名留草木,玉壘雪山高處。未應減、平淮裴度。見說金甌書字久,待公來、便作商巖雨。休忘卻,蜀都賦。
旌旗回首在城暮。聽檣頭、飛燕似把,人情低訴。兩兩三三鷗鷺里,拍拍船兒一羽。算惟有、清芬載取。百萬人家兒樣戀,恨柳風、不為留連住。離夢繞,沙堤路。
賀新郎(甲申代親庭送崔菊坡出蜀)。宋代。李曾伯。 萬里歸朝去。倚江亭、綠波碧色,一川晴絮。贏得威名留草木,玉壘雪山高處。未應減、平淮裴度。見說金甌書字久,待公來、便作商巖雨。休忘卻,蜀都賦。旌旗回首在城暮。聽檣頭、飛燕似把,人情低訴。兩兩三三鷗鷺里,拍拍船兒一羽。算惟有、清芬載取。百萬人家兒樣戀,恨柳風、不為留連住。離夢繞,沙堤路。
李曾伯。 李曾伯(1198~1265至1275間) 南宋詞人。字長孺,號可齋。原籍覃懷(今河南沁陽附近)。南渡后寓居嘉興(今屬浙江)。
次韻和石學士見寄十首。宋代。宋庠。 榮路徘徊力已疲,保全恩惠劇春熙。須知散櫟無庸日,方到群材構廈時。
病中驚雨起作二首 其二。。盧青山。 衾中起臥兩惶惶,奈汝羈懷不可降。收作夢魂才一點,散于夜色復千方。遙思矮屋空山里,舊有斜窗斷燭光。今夜此光馳萬里,迢迢來照鬢髯長。
臺灣竹枝詞 其三。清代。謝金鑾。 水仙宮外近黃昏,迤北斜看第幾鯤。潮信來特沙鹵白,亂星漁火簇城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