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逢異縣蹉跎意,無復(fù)少年容易歡。
桃李美人攀折盡,何如松柏四時寒。
酬韋胄曹。唐代。武元衡。 相逢異縣蹉跎意,無復(fù)少年容易歡。桃李美人攀折盡,何如松柏四時寒。
武元衡(758―815),唐代詩人、政治家,字伯蒼。緱氏(今河南偃師東南)人。武則天曾侄孫。建中四年,登進士第,累辟使府,至監(jiān)察御史,后改華原縣令。德宗知其才,召授比部員外郎。歲內(nèi),三遷至右司郎中,尋擢御史中丞。順宗立,罷為右庶子。憲宗即位,復(fù)前官,進戶部侍郎。元和二年,拜門下侍郎平章事,尋出為劍南節(jié)度使。元和八年,征還秉政,早朝被平盧節(jié)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。贈司徒,謚忠愍。《臨淮集》十卷,今編詩二卷。 ...
武元衡。 武元衡(758―815),唐代詩人、政治家,字伯蒼。緱氏(今河南偃師東南)人。武則天曾侄孫。建中四年,登進士第,累辟使府,至監(jiān)察御史,后改華原縣令。德宗知其才,召授比部員外郎。歲內(nèi),三遷至右司郎中,尋擢御史中丞。順宗立,罷為右庶子。憲宗即位,復(fù)前官,進戶部侍郎。元和二年,拜門下侍郎平章事,尋出為劍南節(jié)度使。元和八年,征還秉政,早朝被平盧節(jié)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。贈司徒,謚忠愍。《臨淮集》十卷,今編詩二卷。
舊有歙硯雅宜墨鑱賤號于陰以亂亡去十余年。元代。艾性夫。 冰蠶吐絲寒玉蒼,老龍磨角玄云香,半生食汝充饑腸。正爾悒悒傷弓亡,一日到眼驚余皇,欲呼未見誰鬣長。庸奴自愧取不臧,艴然持之走蓋藏。嗚呼得失安可常,我不善保遺渠殃,茍能藏之殃而祥。但隨牛后失所當,枯竹尚作神龍驤。安得石精變化飛墮桑君旁,塞翁失馬心清涼。
春風從何來,所過不留跡。人與物同春,欣欣各自得。
而我獨何為,當春轉(zhuǎn)蕭瑟。親老不能待,饑驅(qū)此行役。
壬子正月重赴金陵志館偶誦陶詩遙遙從羈役一心處兩端句憮然有感。清代。邵泰。 春風從何來,所過不留跡。人與物同春,欣欣各自得。而我獨何為,當春轉(zhuǎn)蕭瑟。親老不能待,饑驅(qū)此行役。縱非出山泉,仰愧入林翮。一心信兩端,繹思有馀戚。緬昔負米賢,歡焉供子職。
皇皇我后,紹業(yè)盛明。滌拂除穢,宇宙載清。允執(zhí)中和,以蒞蒼生。
玄化遠被,兆世軌形。何以崇德,乃作九成。妍步恂恂,雅曲芬馨。
齊前后舞歌二首 其二 后舞階步歌。兩漢。佚名。 皇皇我后,紹業(yè)盛明。滌拂除穢,宇宙載清。允執(zhí)中和,以蒞蒼生。玄化遠被,兆世軌形。何以崇德,乃作九成。妍步恂恂,雅曲芬馨。八風清鼓,應(yīng)以祥禎。澤浩天下,功齊百靈。
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飲浦江高樓有詩紀事依。近現(xiàn)代。陳三立。 寄命湖船帶夢游,又依海客戀殘秋。楹書壁掛成千劫,波影花光聚一樓。映照須眉能玩世,支離皮骨故工愁。持杯各在飛鴻側(cè),咽入天風與唱愁。
摘芳詞·鶯聲寂太平時。。宋一鴻。 良夜迢迢低玉繩,望雙星。羅衣偷卸若為情,細叮嚀。拗住銀鉤紅燭背,悄無聲。是何意態(tài)意怦怦。問卿卿。
瞻嶧亭次歐陽圭齋先生韻。明代。謝肅。 黃棟河西一草亭,嶧山相對兩峰青。云浮魯觀無今古,石刻秦文似日星。游子臨流方嘆逝,醉翁行路巳勞形。亦知仁者偏多壽,何必丹丘住福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