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鶴臺高倚翠微,昔人城郭是邪非。蕊珠宮觀秋如水,有客吹笙月下歸。
為彭道士賦鶴峰。元代。陳旅。 跨鶴臺高倚翠微,昔人城郭是邪非。蕊珠宮觀秋如水,有客吹笙月下歸。
(1288—1343)元興化莆田人,字眾仲。幼孤,篤志于學,不以生業為務。以薦為閩海儒學官。游京師,虞集見其文,稱其博學多聞。薦除國子助教。出為江浙儒學副提舉。順帝至正初,累官國子監丞卒。有《安雅堂集》。 ...
陳旅。 (1288—1343)元興化莆田人,字眾仲。幼孤,篤志于學,不以生業為務。以薦為閩海儒學官。游京師,虞集見其文,稱其博學多聞。薦除國子助教。出為江浙儒學副提舉。順帝至正初,累官國子監丞卒。有《安雅堂集》。
送蘇修往上饒。唐代。李嘉祐。 愛爾無羈束,云山恣意過。一身隨遠岫,孤棹任輕波。世事關心少,漁家寄宿多。蘆花泊舟處,江月奈人何。
汎湖。元代。龔璛。 五湖何所如,來往一舟虛。水徹晴明際,人游開闔初。青尊浮世事,白發順風梳。豈必行天下,好奇歸著書。
霜后紀園中草木十二絕 其六。宋代。范成大。 牡丹初剪時,已具新花眼。代謝不容發,笑殺鐵門限。
念奴嬌。清代。周之琦。 五湖空約,為迷津、翻學鴟夷生計。釣艇漁舟頻喚取,替卻駪駪征騎。蕙帶徐搴,蓀橈緩蕩,萬頃玻璃碎。青溪幾折,晚風吹夢無際。當日跨鳳偕歸,玉尊雙飲,笑語篷窗倚。一綠鴛波依舊好,誰念羈禽身世。帝子貞筠,靈均香草,況是埋憂地。楚騷歌罷,水天何限愁思。
得東山居主人戀家不出因借戴希周漁鄉居賦雜興六首 其二。宋代。許及之。 借得漁鄉住,蟾光忽滿輪。金波隨短棹,銀漢有通津。幾度中秋月,今宵自在身。一尊消得醉,眼底欠詩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