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家趁寒食,看花雒城里。孰知我輩人,屐去登山齒。
千峰據(jù)其高,一覽無馀美。小溪山下來,青煙林末起。
俯瞰阛阓居,總在塵埃底。灑樽遽移下,詩興良未已。
因念讀書人,故事為重紀(jì)。
寒食后一日趙國興攜具拉游清風(fēng)峽登一覽亭分韻賦詩以塵埃已逐雙溪去為韻得已字。宋代。陳文蔚。 家家趁寒食,看花雒城里。孰知我輩人,屐去登山齒。千峰據(jù)其高,一覽無馀美。小溪山下來,青煙林末起。俯瞰阛阓居,總在塵埃底。灑樽遽移下,詩興良未已。因念讀書人,故事為重紀(jì)。
陳文蔚(約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)字才卿,上饒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宋寧宗嘉泰初前后在世。師事朱熹。嘗舉進(jìn)士。慶元中,(1198)館于朱熹家,課其諸孫。又講讀鉛山。端平二年,(1235)都省言其所作尚書類編,有益治道,詔補迪功郎。學(xué)者稱克齋先生。文蔚著有克齋集十七卷,《四庫總目》傳于世。 ...
陳文蔚。 陳文蔚(約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)字才卿,上饒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宋寧宗嘉泰初前后在世。師事朱熹。嘗舉進(jìn)士。慶元中,(1198)館于朱熹家,課其諸孫。又講讀鉛山。端平二年,(1235)都省言其所作尚書類編,有益治道,詔補迪功郎。學(xué)者稱克齋先生。文蔚著有克齋集十七卷,《四庫總目》傳于世。
試陳瞻 其二。宋代。李之儀。 疏簾弄影不驚塵,百憶恒沙認(rèn)此身。轉(zhuǎn)盼回頭已陳跡,那知猶作未歸人。
題馬問庵崇德樓四景 其二 楚月生明。明代。羅洪先。 淡月生清輝,隱隱當(dāng)窗戶。披衣望楚陵,蒼蒼多草樹。醴筵不復(fù)陳,銅泉竟何處。好賢虛襟期,悲歌感寐寤。盈虧視桂輪,已矣復(fù)奚慕。
潘稼堂先生見留草堂 其一。清代。吳銘道。 耆舊已遼落,床前拜德公。人余柱下史,身是魯靈宮。杞宋文何在,齊梁運易終。吾猶及型典,信見剖鴻濛。
燕堂詩。宋代。蔡茲。 世情日澆道情深,悔不林泉早脫簪。一世簡編胎后葉,百年香火奉先心。詩緣好句須親錄,酒到濃時輒倩斟。於此更無關(guān)意事,時攜諸幼步花陰。
自浮滄海送殘陽,漸覺閒身人莽蒼。一掬酸辛成獨往,無邊天水共微光。
風(fēng)檣隱隱開元氣,朔雁聲聲吊戰(zhàn)場。凄絕一更初魄語,故人相望涕成行。
自廈門泛舟渡臺灣海中見夕陽感賦。。俞明震。 自浮滄海送殘陽,漸覺閒身人莽蒼。一掬酸辛成獨往,無邊天水共微光。風(fēng)檣隱隱開元氣,朔雁聲聲吊戰(zhàn)場。凄絕一更初魄語,故人相望涕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