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筇共踏靈巖道。回首巢棲好。蓼花嶂畔老猴峰。一笑三生闊別此相逢。
人人心有靈山在。把臂寧容待。不須世外覓桃源。到處青山嫵媚足溫存。
虞美人 偕二老出凈名口靈巖道中作。近現代。蘇淵雷。 扶筇共踏靈巖道。回首巢棲好。蓼花嶂畔老猴峰。一笑三生闊別此相逢。人人心有靈山在。把臂寧容待。不須世外覓桃源。到處青山嫵媚足溫存。
蘇淵雷(1908~1995),原名中常,字仲翔,晚署缽翁,又號遁圓。1908年10月23日,蘇淵雷出生于浙江省平陽縣玉龍口村(現屬蒼南縣錢庫鎮)。專治文史哲研究,對佛學研究獨到,尤洞悉禪宗。解放前曾任上海世界書局編輯所編輯、中央政治學校教員、立信會計專科學校國文講席、中國紅十字總會秘書兼第一處長等職。1995年去世前為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、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。 ...
蘇淵雷。 蘇淵雷(1908~1995),原名中常,字仲翔,晚署缽翁,又號遁圓。1908年10月23日,蘇淵雷出生于浙江省平陽縣玉龍口村(現屬蒼南縣錢庫鎮)。專治文史哲研究,對佛學研究獨到,尤洞悉禪宗。解放前曾任上海世界書局編輯所編輯、中央政治學校教員、立信會計??茖W校國文講席、中國紅十字總會秘書兼第一處長等職。1995年去世前為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、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。
游石橋。宋代。李處權。 御風縹緲云霞衣,驂龍翳鳳相追隨。三秀為糧桂為醑,玉笛送酒雙童吹。樵歌已換人間世,未了巖前一局棋。桃源歸路咫尺迷,醉眼疑在扶桑西。仙人授我長生訣,俄而夢覺鳴天雞。
贈王尊師。唐代。姚合。 先生自說瀛洲路,多在青松白石間。海岸夜中常見日,仙宮深處卻無山。犬隨鶴去游諸洞,龍作人來問大還。今日偶聞塵外事,朝簪未擲復何顏。
道上觀別者。宋代。王稱。 完山有鳴鳥,其聲一何哀。死別徒已矣,生離當告誰。圣人出應期,玉燭耀九垓。三殤無怨苛,四表罔不諧。爾行獨何之,萬里觸炎埃。五嶺表異服,更邈天一涯。毒蜧
四禽圖 其三。明代。李東陽。 碧林紅葉驚飛鳥,江上秋風下來早。雁去鴻辭煙水空,蒹葭落盡芙蓉老。原頭鹡鸰如有知,應憐歲暮得同棲。枝間戴勝聲不住,應憶春園初降時。山林動物各有托,野雉分明出叢薄。見說豐年少網羅,低飛不及高飛樂。
舟行。清代。鄭相如。 迢遞長河路,解維日暮間。云橫城北樹,花落水西山。出浦呼風疾,停篙放溜間。星宵何處宿,前去是江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