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露濕林原,早市集魚米。江南候未齊,三月冷猶爾。
小籃攜酒漿,城南步荒畤。寸心自怦怦,節物逐生死。
野塘鶩作漚,生意盎泓水。胡人乃弗如,患苦鑠心體。
沉冥二百日,茹痛過然指。逝者聲已吞,存者息徒視。
從知大癰中,微命僅螻蟻。行行出郭門,涼涼古招提。
蜂房戶牗開,赫然君在斯。骨肉竟何狀,閉目不敢思。
當年好眉鬢,籠袖花四圍。低顏向前和,腐心念長離。
入戶意不伸,誰與問來茲。恨窮遽無言,積淚一把揮。
揮淚尚何為,所冀君或知。蓬頭見二三,喚我日八九。
君去似相忘,吾母勞已久。雛嬰生七月,肥白赤雙藕。
懸知及長成,雖母不知有。二兒君所愛,學語甫上口。
但囿攜抱親,指嫗謂為母。小怒與嬌啼,赴愬竟忘丑。
大兒挾書歸,敬長禮知守。有時履脫綦,或乃襟出肘。
引我雙眼芒,有淚濕其手。兒女身外物,相逢已云偶。
徒苦復何酬,同君異先后。昔日愿生死,誰知死亦難。
萬鈞著兩肩,不死故非慳。明知七尺身,許人豈宜然。
鹽車久在涂,天使不得閒。玄黃此何時。托命蟲沙間。
凋殘自骨肉,積疢已十年。而今復構茲,童稚卻成班。
遂悟造物勤,更迭不畏煩。黽勉順吾生,乘化良所安。
清明蕭寺展令容櫬。近現代。王易。 清露濕林原,早市集魚米。江南候未齊,三月冷猶爾。小籃攜酒漿,城南步荒畤。寸心自怦怦,節物逐生死。野塘鶩作漚,生意盎泓水。胡人乃弗如,患苦鑠心體。沉冥二百日,茹痛過然指。逝者聲已吞,存者息徒視。從知大癰中,微命僅螻蟻。行行出郭門,涼涼古招提。蜂房戶牗開,赫然君在斯。骨肉竟何狀,閉目不敢思。當年好眉鬢,籠袖花四圍。低顏向前和,腐心念長離。入戶意不伸,誰與問來茲。恨窮遽無言,積淚一把揮。揮淚尚何為,所冀君或知。蓬頭見二三,喚我日八九。君去似相忘,吾母勞已久。雛嬰生七月,肥白赤雙藕。懸知及長成,雖母不知有。二兒君所愛,學語甫上口。但囿攜抱親,指嫗謂為母。小怒與嬌啼,赴愬竟忘丑。大兒挾書歸,敬長禮知守。有時履脫綦,或乃襟出肘。引我雙眼芒,有淚濕其手。兒女身外物,相逢已云偶。徒苦復何酬,同君異先后。昔日愿生死,誰知死亦難。萬鈞著兩肩,不死故非慳。明知七尺身,許人豈宜然。鹽車久在涂,天使不得閒。玄黃此何時。托命蟲沙間。凋殘自骨肉,積疢已十年。而今復構茲,童稚卻成班。遂悟造物勤,更迭不畏煩。黽勉順吾生,乘化良所安。
王易(1889~1956)語言學家,國學大師,擅長詩詞。原名朝綜,字曉湘,號簡庵,江西南昌人。1889年農歷7月27日生。王易1907年考入京師大學堂(北京大學前身)。1912年畢業。二十年代初,與彭澤、汪辟疆同時執教于心遠大學。后遠游北京執教于北京師范大學。1926年秋天,進東南大學(1928年更名為中央大學,南京大學的前身),任教七年。王易一生的輝煌時期是在中央大學。他和汪辟疆、柳詒徵、汪東、王伯沆、黃侃、胡翔東被稱為“江南七彥”。王易多才博學。工宋詩,意境酷似陳簡齋,書法初學靈飛經。寫有多部著作如《修辭學通詮》。 ...
王易。 王易(1889~1956)語言學家,國學大師,擅長詩詞。原名朝綜,字曉湘,號簡庵,江西南昌人。1889年農歷7月27日生。王易1907年考入京師大學堂(北京大學前身)。1912年畢業。二十年代初,與彭澤、汪辟疆同時執教于心遠大學。后遠游北京執教于北京師范大學。1926年秋天,進東南大學(1928年更名為中央大學,南京大學的前身),任教七年。王易一生的輝煌時期是在中央大學。他和汪辟疆、柳詒徵、汪東、王伯沆、黃侃、胡翔東被稱為“江南七彥”。王易多才博學。工宋詩,意境酷似陳簡齋,書法初學靈飛經。寫有多部著作如《修辭學通詮》。
莊浪趨張掖。清代。許孫荃。 酒泉張掖近天山,大漠風云指顧間。莫道行邊人萬里,最西還有玉門關。
魚皮。清代。毛士釗。 斑文浮點點,一片認魚皮。冒鼓聲鞺鞳,藏弓服陸離。蒸成鱗已脫,剔去骨無遺。至味都包裹,真堪佐酒卮。
再次韻十首。宋代。陳造。 曲巷才人跡,泥涂沒屐深。未妨沖雨到,要伴掉頭吟。大巧專亭毒,何時掃疹淫。濁醪君莫厭,排悶勉孤斟。
登青州城樓。明代。金大輿。 麗譙滄海畔,南客一登臨。四野平沙合,孤城遠樹深。古隍無積水,飛閣有棲禽。日落山風急,凄凄傷遠心。
三部樂 和霞盦風后木葉枯脫之作。清代。楊玉銜。 林禿山髡,掃木葉一空,似頭新沐。蠣墻薜荔,凌亂詩人吟屋。未歲寒、松柏先凋,豈梅花五月,笛聲飛玉。橫汾帆亂,又唱大風一曲。更傷揀枝旅雁,當月昏水闊,冷餐寒宿。許教壘完檐幕,焰支窗燭。問塵襟、滌除幾斛。身世淚、真盈一掬。梁月照色,荒三徑、多少余綠。
晏成續太祝遺雙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近詩六十篇。宋代。梅堯臣。 始於歐陽永叔席,乃識雙井絕品茶。次逢江東許子春,又出鷹爪與露芽。鷹爪斷之中有光,蹍成雪色浮乳花。晏公風流丞相族,以此五色論等差。遠走犀兵至蓬巷,青蒻出篋封題加。紋柘冰瓷作精具,靈味一啜驅昏邪。神還氣王讀高詠,六十五篇金出沙。已從鍛鏈出至寶,終老不變傳幽遐。自惟平昔所得者,何異瓦礫空盈車。滌心洗腑強為答,愈苦愈拙徒興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