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生慕古人,立志固難滿。自覺分寸長,用之終已短。
良友日零落,悽悽獨無伴。流離三十年,茍且圖飽煖。
壯歲尚無聞,及今益樗散。治蜀想武侯,匡周嘆微管。
愿一整頹風,俗人謂迂緩。孤燈照遺經,雪深坐空館。
一歲倏遒盡,我行復何如。何為窮巷中,悄然日閒居。
未敢聽輪扁,且讀堂上書。糟粕雖已陳,致治良有馀。
典謨化刀筆,衣冠等猿狙。孰令六代后,一變貞觀初。
四海皆農桑,弦歌遍井閭。我亦返山中,耦耕伴長沮。
歲草。清代。顧炎武。 平生慕古人,立志固難滿。自覺分寸長,用之終已短。良友日零落,悽悽獨無伴。流離三十年,茍且圖飽煖。壯歲尚無聞,及今益樗散。治蜀想武侯,匡周嘆微管。愿一整頹風,俗人謂迂緩。孤燈照遺經,雪深坐空館。一歲倏遒盡,我行復何如。何為窮巷中,悄然日閒居。未敢聽輪扁,且讀堂上書。糟粕雖已陳,致治良有馀。典謨化刀筆,衣冠等猿狙。孰令六代后,一變貞觀初。四海皆農桑,弦歌遍井閭。我亦返山中,耦耕伴長沮。
顧炎武(1613.7.15-1682.2.15),漢族,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(今江蘇省昆山市)千燈鎮人,本名絳,乳名藩漢,別名繼坤、圭年,字忠清、寧人,亦自署蔣山傭;南都敗后,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,改名炎武。因故居旁有亭林湖,學者尊為亭林先生。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、經學家、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,與黃宗羲、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“三大儒”。其主要作品有《日知錄》、《天下郡國利病書》、《肇域志》、《音學五書》、《韻補正》、《古音表》、《詩本音》、《唐韻正》、《音論》、《金石文字記》、《亭林詩文集》等。 ...
顧炎武。 顧炎武(1613.7.15-1682.2.15),漢族,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(今江蘇省昆山市)千燈鎮人,本名絳,乳名藩漢,別名繼坤、圭年,字忠清、寧人,亦自署蔣山傭;南都敗后,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,改名炎武。因故居旁有亭林湖,學者尊為亭林先生。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、經學家、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,與黃宗羲、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“三大儒”。其主要作品有《日知錄》、《天下郡國利病書》、《肇域志》、《音學五書》、《韻補正》、《古音表》、《詩本音》、《唐韻正》、《音論》、《金石文字記》、《亭林詩文集》等。
初冬有事武闈登三山南樓眺望。明代。盧龍云。 一上層樓寓目寬,南中十月只輕寒。千山雨過林仍綠,萬木霜催葉未丹。騎射此時資講武,蒐羅他日備登壇。漢家頗牧頻推轂,須信封侯事不難。
送張穆之還鯨山舊居二首 其二。明代。何鞏道。 駑駘無力自蹉跎,重過龍門感自多。南海甘棠留世澤,西淮流水嘆恩波。操同清□常依鶴,書寄山陰好換鵝。一奏玉琴江月上,倚流閒聽縣人歌。
送彭待制知瀛州。宋代。劉敞。 趙北燕南如掌平,定知臺選寄長城。雅歌不廢軍中樂,緩帶能令塞外清。傾蓋由來欣意氣,著鞭從此想功名。灞池送目邯鄲道,倚瑟空多惜別聲。
寧皇御舟。宋代。黃洪。 龍舟大半沒西湖,此是先皇節儉圖。三十六年安靜里,棹歌一曲在康衢。
送僧懷師古庵住惠山并寫竹枝以贈。明代。王紱。 泉聲山色古今同,師去尤能繼若翁。臨別自慚無可贈,一枝聊為助清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