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昔曾游道場山,云迷未款名賢關。今年臨安得會合,轉恨十載遲追歡。
先生老境興跌踢,后輩應推丈人行。經年矻矻事編纂,提要鉤玄戒冗長。
咕囁素鄙臨汝侯,齷齪還嗤灶下養。惡言不入緣耳聾,問事瞪目神常聰。
外人狎侮時取鬧,何異蝘蜓嘲神龍。我雖兄事實師事,藉君金鎞開瞽蒙。
長篇許作萬人敵,五字散出偏師攻。酸咸殊俗二老合,如蒿倚松駏得蛩。
長堤看花并移棹,高峰瞰海同扶筇。朝來分張故山去,冰鱗差差陰氣冱。
斷鴻西望下寒云,遙指霅溪溪畔路。吾家康樂久懸車,焚卻銀魚學釣魚。
白蘋之洲儻相遇,道我新修種樹書。
贈吳琳巖孝廉即送歸吳興兼簡家?翁太史。清代。沈德潛。 我昔曾游道場山,云迷未款名賢關。今年臨安得會合,轉恨十載遲追歡。先生老境興跌踢,后輩應推丈人行。經年矻矻事編纂,提要鉤玄戒冗長。咕囁素鄙臨汝侯,齷齪還嗤灶下養。惡言不入緣耳聾,問事瞪目神常聰。外人狎侮時取鬧,何異蝘蜓嘲神龍。我雖兄事實師事,藉君金鎞開瞽蒙。長篇許作萬人敵,五字散出偏師攻。酸咸殊俗二老合,如蒿倚松駏得蛩。長堤看花并移棹,高峰瞰海同扶筇。朝來分張故山去,冰鱗差差陰氣冱。斷鴻西望下寒云,遙指霅溪溪畔路。吾家康樂久懸車,焚卻銀魚學釣魚。白蘋之洲儻相遇,道我新修種樹書。
沈德潛(1673~1769 )字確士,號歸愚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,清代詩人。乾隆元年(1736)薦舉博學鴻詞科,乾隆四年(1739)成進士,曾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。為葉燮門人,論詩主格調,提倡溫柔敦厚之詩教。其詩多歌功頌德之作,但少數篇章對民間疾苦有所反映。所著有《沈歸愚詩文全集》。又選有《古詩源》、《唐詩別裁》、《明詩別裁》、《清詩別裁》等,流傳頗廣。 ...
沈德潛。 沈德潛(1673~1769 )字確士,號歸愚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,清代詩人。乾隆元年(1736)薦舉博學鴻詞科,乾隆四年(1739)成進士,曾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。為葉燮門人,論詩主格調,提倡溫柔敦厚之詩教。其詩多歌功頌德之作,但少數篇章對民間疾苦有所反映。所著有《沈歸愚詩文全集》。又選有《古詩源》、《唐詩別裁》、《明詩別裁》、《清詩別裁》等,流傳頗廣。
獨坐七首 其七。明代。黃衷。 請藥東街質弊貂,五情炎火一時消。至今捧履無孺子,竹杖何曾過圮橋。
六月二日客途逢亡內期日二首 其二。明代。黃省曾。 去年愁里客京華,今日逢期不在家。桂醴蘭肴□里奠,遙懸淚眼灑天涯。
有人示山水畫卷以為元暉作求詩。宋代。戴表元。 硯山山下小於菟,文彩斕斑今亦無。一塢亂云濃似漆,春風吹夢過西湖。
送張仲實之宜興。元代。楊載。 南渡邦初造,西山將獨賢。立功何赫赫,流慶尚綿綿。報國橫戈數,登壇授鉞專。風云方際會,江海固周旋。控險千鈞弩,臨危七寶鞭。忠誠深足仗,智勇實兼全。自返高橋役,端持宥府權。兵威終抗敵,人力可回天。甲第無踰者,諸孫固穎然。初生同燕頷,有美自蟬娟。善學聞當代,能詩起妙年。衛公猶故物,鄭老竟寒氈。矯矯青云器,泠泠白雪弦。同游雖未達,自視已無前。政事兼留意,時髦孰比肩。知機無轉石,縱辨若奔川。特達群公薦,酸寒眾目憐。姑為文學掾,會覓孝廉船。必見公侯復,無論雨露偏。秋風鵬鶚健,萬里正翩翩。
用晦以三寸篋貯金字佛經咒二十余卷精工之甚感而賦謝。明代。王世貞。 函端舍利發,知爾不成空。老眼粗能辨,僧翻未易終。真文玄奘熟,梵字苑咸工。大類群龍藏,收來一缽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