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南有高亭,亭與城相向。城雉銜西山,走青嶂。殘云時一白,破碎失山狀。
對山開長筵,興酣酒力王。中有清氣通,逌然發高唱。
入座皆俊物,能容我跌宕。轉嫌眼界窄,三面礙屏障。
欲撤不可得,悄焉思遠飏。疾覓快馬騎,徑去不復讓。
豈困困酒逸,略似放翁放。一里得高臺,于此足遼曠。
野風四面合,始覺所居亢。尺五韋杜天,幕我作行帳。
城遠隨野闊,一線空煙漾。入云翻凍旗,暮角隱悲壯。
北眺瓦一垤,萬戶走鱗浪。倏被暝色催,幾處遠鐙亮。
九門將傳鑰,三殿久散仗。而我此徘徊,清絕轉凄愴。
回憶亭中人,不見此臺上。興至各有適,何必兩相望。
撫景傷我心,愿托陶家葬。去去應復來,行行重惆悵。
雪后集陶然亭先歸道登黑窯廠。清代。黃景仁。 城南有高亭,亭與城相向。城雉銜西山,走青嶂。殘云時一白,破碎失山狀。對山開長筵,興酣酒力王。中有清氣通,逌然發高唱。入座皆俊物,能容我跌宕。轉嫌眼界窄,三面礙屏障。欲撤不可得,悄焉思遠飏。疾覓快馬騎,徑去不復讓。豈困困酒逸,略似放翁放。一里得高臺,于此足遼曠。野風四面合,始覺所居亢。尺五韋杜天,幕我作行帳。城遠隨野闊,一線空煙漾。入云翻凍旗,暮角隱悲壯。北眺瓦一垤,萬戶走鱗浪。倏被暝色催,幾處遠鐙亮。九門將傳鑰,三殿久散仗。而我此徘徊,清絕轉凄愴。回憶亭中人,不見此臺上。興至各有適,何必兩相望。撫景傷我心,愿托陶家葬。去去應復來,行行重惆悵。
黃景仁(1749~1783),清代詩人。字漢鏞,一字仲則,號鹿菲子,陽湖(今江蘇省常州市)人。四歲而孤,家境清貧,少年時即負詩名,為謀生計,曾四方奔波。一生懷才不遇,窮困潦倒,后授縣丞,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,年僅35歲。詩負盛名,為“毗陵七子”之一。詩學李白,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、寂寞凄愴之情懷,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。七言詩極有特色。亦能詞。著有《兩當軒全集》。 ...
黃景仁。 黃景仁(1749~1783),清代詩人。字漢鏞,一字仲則,號鹿菲子,陽湖(今江蘇省常州市)人。四歲而孤,家境清貧,少年時即負詩名,為謀生計,曾四方奔波。一生懷才不遇,窮困潦倒,后授縣丞,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,年僅35歲。詩負盛名,為“毗陵七子”之一。詩學李白,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、寂寞凄愴之情懷,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。七言詩極有特色。亦能詞。著有《兩當軒全集》。
獨坐七首 其七。明代。黃衷。 請藥東街質弊貂,五情炎火一時消。至今捧履無孺子,竹杖何曾過圮橋。
感阿富汗近況。近現代。伯昏子。 莫恃昆侖峻,閑觀高附兵。蕭墻荊簇滿,臥榻虎橫行。白骨撐星幟,煙荒隔漢營。固疆能不慎,奇計待陳平。
過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。宋代。楊萬里。 暮煙如雨雨如煙,一把珠簾隔遠山。簾影漸濃山漸淡,恍然移入畫屏間。
游碧玉洞。。區必傅。 杖策恣邀游,相從在浚谷。洞口白云生,天際巖如屋。瀑布掛崖間,飛空作碧玉。長侶江流聲,還如煙霧簇。幽人獲其趣,仰臥觀不足。采彼澗中蒲,泛觴石泉曲。吹笙應空山,幽響恒相逐。往笑任所之,沿流攬秋菊。共唱紫芝歌,遙慕綺與角。
次韻堯明如皋道中五首 其五。宋代。呂本中。 侯喜學詩新有聲,坐中忽遇老彌明。故知麥飯與藜藿,不識虞卿醒酒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