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菌羨蟪蛄,既為物所誚。眾庶慕長生,道寧不竊笑。
仙視人則長,道校仙則夭。長短埋歸盡,計量抑何小。
千秋萬歲后,人事殊可曉。無非霜露代,及以日月杲。
天如覆口鐺,民若浮根草。禮法廝牽纏,干戈疊攪擾。
百年猶恨多,矧歌不衰老。所以過量人,希心無上道。
不貪絕粒方,唯貴虛無寶。外身而身存,此是長壽考。
大游仙詩。明代。袁宏道。 朝菌羨蟪蛄,既為物所誚。眾庶慕長生,道寧不竊笑。仙視人則長,道校仙則夭。長短埋歸盡,計量抑何小。千秋萬歲后,人事殊可曉。無非霜露代,及以日月杲。天如覆口鐺,民若浮根草。禮法廝牽纏,干戈疊攪擾。百年猶恨多,矧歌不衰老。所以過量人,希心無上道。不貪絕粒方,唯貴虛無寶。外身而身存,此是長壽考。
袁宏道(1568~1610)明代文學家,字中郎,又字無學,號石公,又號六休。漢族,荊州公安(今屬湖北公安)人。宏道在文學上反對“文必秦漢,詩必盛唐”的風氣,提出“獨抒性靈,不拘格套”的性靈說。與其兄袁宗道、弟袁中道并有才名,合稱“公安三袁”。 ...
袁宏道。 袁宏道(1568~1610)明代文學家,字中郎,又字無學,號石公,又號六休。漢族,荊州公安(今屬湖北公安)人。宏道在文學上反對“文必秦漢,詩必盛唐”的風氣,提出“獨抒性靈,不拘格套”的性靈說。與其兄袁宗道、弟袁中道并有才名,合稱“公安三袁”。
春日郊行。唐代。王翰。 林外鳩鳴客夢殘,起來隨意岸青綸。春深池面生新水,晚霽云頭露遠山。野寺秾花飛蛺蝶,高岑喬木囀綿蠻。杖挑二百青錢在,擬買村醪一醉還。
迎大年椿上人不值暮歸偶成。元代。丁鶴年。 東歸間道已浮杯,力疾遙迎日幾回。何處晚來成誤認,風簾竹影月窗梅。
即席贈任棠山。明代。楊慎。 紅濕城中仙里,香霏閣下人家。幸遇風流地主,渾忘飄泊天涯。六彩狂呼瓊略,百杯爛醉金沙。何日公尋黃石,壁津共泛靈槎。
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。宋代。文天祥。 寥陽殿上步黃金,一落顛崖地獄深。蘇武窖中偏喜臥,劉琨囚里不妨吟。生前已見夜叉面,死去只因菩薩心。萬里風沙知己盡,誰人會得廣陵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