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必他楊重蜀苗,關(guān)西華胄固遙遙。大成殿老身先倡,貝葉書成血未消。
金馬祥光開舊地,玉虹寒影臥新橋。偉翁有子全忠孝,行看圭璋薦盛朝。
挽崇寧王雅橋楊公善宣教詞。宋代。李新。 何必他楊重蜀苗,關(guān)西華胄固遙遙。大成殿老身先倡,貝葉書成血未消。金馬祥光開舊地,玉虹寒影臥新橋。偉翁有子全忠孝,行看圭璋薦盛朝。
宋仙井人,字元應(yīng)。哲宗元祐五年進(jìn)士。劉涇嘗薦于蘇軾。累官承議郎、南鄭丞。元符末上書奪官,謫遂州。徽宗大觀三年赦還。有《跨鰲集》。 ...
李新。 宋仙井人,字元應(yīng)。哲宗元祐五年進(jìn)士。劉涇嘗薦于蘇軾。累官承議郎、南鄭丞。元符末上書奪官,謫遂州。徽宗大觀三年赦還。有《跨鰲集》。
次東卿韻挽北村秋官五首 其三。明代。邊貢。 公昔較我藝,弱冠舉于鄉(xiāng)。公子復(fù)青年,探花冠群芳。浩蕩云中衢,接羽相翱翔。思公不可見,斷絕我中腸。
移居太仆街。明代。石寶。 從仕二十載,卜居亦六七。身世任蓬轉(zhuǎn),無問喧與僻。最后移闕西,地位更平直。趨鼓向啟明,繞盡宮樹碧。城遙漏聲杳,起望恒佇立。憑仗窗間禽,晨晦有消息。迂慢恐非宜,取近愧寡力。暫借鷦鷯枝,豈敢望安逸。
蝶戀花。。黃侃。 又是斜陽催客去。衰柳寒蕪,細(xì)認(rèn)同來處。滿載秋情兼別緒。無言自向天涯路。不恨飄零無與語。祇怕多情,更為儂辛苦。水遠(yuǎn)山長從間阻。人間遙作傷心侶。
持二十五輪頂彌陀蹈蓮葉贊。宋代。釋慧開。 機(jī)輪才轉(zhuǎn),作者猶迷。頂
興化道中。清代。董訥。 漭沆連滄海,風(fēng)吹一葉輕。村從波際出,草逼浪痕生。地闊無山影,天空有雁鳴。最憐釜底處,何日奏平成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