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嘉老先生,文字繼坡谷。
治饒如京兆,三王豈其族。
政成無一事,澹若處幽獨。
追蹤古循吏,清凈非碌碌。
每以坐嘯馀,時出陽春曲。
風流化幫人,吟詠成國俗。
乙酉秋七月,天地正炎燠。
有詔帥夔門,引道不淹宿。
境內聞公行,倉皇守牙纛。
攀轅人填咽,遮道車擊轂。
已去復挽回,出入成重複。
橋斷蜂腰分,巷擁魚鱗矗。
竟從間道去,復許誰追逐。
子母若弟昆,相顧皆嚬蹙。
吾父既往矣,疇能繼英躅。
孟嘗附商船,千古垂簡牘。
偷席廣文氈,使者為標目。
去思聞九重,盛事傳西蜀。
先生美無度,推誠置人腹。
畫圖照人間,斯民記恩育。
侍御王公去饒饒之士民數千萬人遮道攀轅又相。宋代。喻良能。 東嘉老先生,文字繼坡谷。治饒如京兆,三王豈其族。政成無一事,澹若處幽獨。追蹤古循吏,清凈非碌碌。每以坐嘯馀,時出陽春曲。風流化幫人,吟詠成國俗。乙酉秋七月,天地正炎燠。有詔帥夔門,引道不淹宿。境內聞公行,倉皇守牙纛。攀轅人填咽,遮道車擊轂。已去復挽回,出入成重複。橋斷蜂腰分,巷擁魚鱗矗。竟從間道去,復許誰追逐。子母若弟昆,相顧皆嚬蹙。吾父既往矣,疇能繼英躅。孟嘗附商船,千古垂簡牘。偷席廣文氈,使者為標目。去思聞九重,盛事傳西蜀。先生美無度,推誠置人腹。畫圖照人間,斯民記恩育。
婺州義烏人,字叔奇,號香山。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。補廣德尉。歷遷工部郎中、太常寺丞。出知處州,尋以朝請大夫致仕。嘗進《忠義傳》二十卷,孝宗深加嘆賞,即命頒行。為文精深典雅。有《香山集》、《家帚編》等。 ...
喻良能。 婺州義烏人,字叔奇,號香山。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。補廣德尉。歷遷工部郎中、太常寺丞。出知處州,尋以朝請大夫致仕。嘗進《忠義傳》二十卷,孝宗深加嘆賞,即命頒行。為文精深典雅。有《香山集》、《家帚編》等。
昭陽湖行書所見。清代。趙執信。 屋角參差漏晚暉,黃頭閑緝綠蓑衣。倦來枕石無人喚,鵝鴨如云解自歸。
送周仲鳴使歸二首次夏嚴州韻 其一。。張羽(鳳舉)。 猶是行春隊里仙,聞名未勝見時賢。交從暇日酬知己,飲托雄文紀盛筵。出郭圖書留近驛,隔江燈火候歸船。送君便重思前度,不道長安遠日邊。
題吳子和山水。明代。張以寧。 今代高人張師夔,繭紙畫出紫陽詩。青山娟娟洗宿霧,綠樹粲粲含朝曦。孤篷高卷在沙腳,一叟獨坐閒支頤。返思前夜風雨惡,滿蓑白雨飛淋漓。牛渚天昏神鬼出,龍門雷動黿鰲移。明朝起視天宇凈,金盤高掛扶桑枝。云收浪息非昨夢,樹色山光如舊時。乃知穹壤間,神明有如斯。高天日月常昭朗,平陸風濤自險巇。紫陽之仙去我久,茲理明明知者希。秦川吳子和,讀書見天機。喜得此畫邀我題,嗟我倦游材力衰。大江長淮動千里,似此幾回親見之。行年五十未聞道,徑欲從此棲武夷。
社日兩篇 其一。唐代。杜甫。 九農成德業,百祀發光輝。報效神如在,馨香舊不違。南翁巴曲醉,北雁塞聲微。尚想東方朔,詼諧割肉歸。
鵲橋仙 七夕寄外。清代。張玉珍。 纖云弄巧,玉鉤低掛,又值雙星良會。鵲回露冷夜何其,述不盡、離愁無寐。人間別后,夢沉書遠,隔斷萬重煙水。遙憐客館對孤尊,也定憶、秋來憔悴。
感懷,和張公善領事用前韻。近現代。許南英。 孤亭終古吊風波,留守三呼喚渡河。南宋君臣傷播越,北胡獻納恣搜羅。萬方民氣含冤久,九士忠魂飲恨多!八百馀年光漢族,盈庭懸想載賡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