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汴初喪亂,蔣山烽火起。與君隨親族,奔迸辭故里。
京口附商客,海門正狂風。憂心不敢住,夜發驚浪中。
云開方見日,潮盡爐峰出。石壁轉棠陰,鄱陽寄茅室。
淹留三十年,分種越人田。骨肉無半在,鄉園猶未旋。
爾家習文藝,旁究天人際。父子自相傳,優游聊卒歲。
學成不求達,道勝那厭貧。時入閭巷醉,好是羲皇人。
頃因物役牽,偶逐簪組輩。謗書喧朝市,撫己慚淺昧。
世業大小禮,近通顏謝詩。念渠還領會,非敢獨為師。
撫州對事后送外生宋垓歸饒州覲侍呈上姊夫。唐代。戴叔倫。 淮汴初喪亂,蔣山烽火起。與君隨親族,奔迸辭故里。京口附商客,海門正狂風。憂心不敢住,夜發驚浪中。云開方見日,潮盡爐峰出。石壁轉棠陰,鄱陽寄茅室。淹留三十年,分種越人田。骨肉無半在,鄉園猶未旋。爾家習文藝,旁究天人際。父子自相傳,優游聊卒歲。學成不求達,道勝那厭貧。時入閭巷醉,好是羲皇人。頃因物役牽,偶逐簪組輩。謗書喧朝市,撫己慚淺昧。世業大小禮,近通顏謝詩。念渠還領會,非敢獨為師。
戴叔倫(732—789),唐代詩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潤州金壇(今屬江蘇)人。年輕時師事蕭穎士。曾任新城令、東陽令、撫州刺史、容管經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。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詞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。論詩主張“詩家之景,如藍田日暖,良玉生煙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。 ...
戴叔倫。 戴叔倫(732—789),唐代詩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潤州金壇(今屬江蘇)人。年輕時師事蕭穎士。曾任新城令、東陽令、撫州刺史、容管經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。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詞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。論詩主張“詩家之景,如藍田日暖,良玉生煙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。
自常山抵玉山途中作。。郭諫臣。 亂山青四合,江浙路中分。草露沾香徑,松風掃白云。遙趨南贛檄,深愧北山文。士女道旁立,相看舊使君。
吊古。明代。倫文敘。 萬事悠悠總逝波,人非物是舊山河。鳳樓寥寂金蓮步,燕館荒涼玉樹歌。別浦春風開芍藥,小亭秋色上藤蘿。客懷正苦風濤惡,況復登臨思轉多。
題徐賁眠云軒圖用高季迪韻。。弘歷。 明季能詩家,孰與渤海儔。偶然披此圖,喜復晤青邱。紗幮對快晴,爽風蕩輕裯。胡乃滃勃云,不離幾案頭。妙哉施可堂,眠云意何悠。幼文圖成之,老筆殊難侔。昔讀大全集,曠若乘虛舟。末由涉其籓,如望滄瀛洲。是詩久成誦,叫絕杯屢浮。乃今見手跡,動我逸興幽。由來出倫材,美備原可求。詩情鳥云飛,字法龍空游。適然成三絕,展卷不忍收。曾聞白云亭,高躅傳郭休。亦越浮云詩,閒澹憶蘇州。古人渺其遠,誰能勝一籌。正如彼行云,蹤跡難延留。云留固已佳,與之偕由由。云去亦云得,絕無得失愁。虛堂清晝閒,無夢尋莊周。拈來一賡韻,詎論工與不。惟以紀時日,乾隆丙寅秋。
九曲櫂歌十首。宋代。白玉蟾。 寂寂秋煙鎖碧灣,往年此地有禪關。不神移入龍宮去,一夜風雷吼萬山。
憑欄。。蕭勞。 山醒雪涊又春天,濡染東風幾許妍。頭白花紅同過日,人貧詩富各增年。半湖新水疑臨境,滿地青苔欲拾錢。危檻身憑樓一角,卻教心系亂峰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