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腳方行右臂攣,每慚名跡污賓筵??v饒吳土容衰病,
爭奈燕臺費料錢。藜杖已干難更把,竹輿雖在不堪懸。
深恩重德無言處,回首浮生淚泫然。
病中上錢尚父。唐代。羅隱。 左腳方行右臂攣,每慚名跡污賓筵。縱饒吳土容衰病,爭奈燕臺費料錢。藜杖已干難更把,竹輿雖在不堪懸。深恩重德無言處,回首浮生淚泫然。
羅隱(833-909),字昭諫,新城(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)人,唐代詩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師,應進士試,歷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編其文為《讒書》,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,所以羅袞贈詩說:“讒書雖勝一名休”。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,總共考了十多次,自稱“十二三年就試期”,最終還是鎩羽而歸,史稱“十上不第”。黃巢起義后,避亂隱居九華山,光啟三年(公元887年),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,歷任錢塘令、司勛郎中、給事中等職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開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歲。 ...
羅隱。 羅隱(833-909),字昭諫,新城(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)人,唐代詩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師,應進士試,歷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編其文為《讒書》,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,所以羅袞贈詩說:“讒書雖勝一名休”。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,總共考了十多次,自稱“十二三年就試期”,最終還是鎩羽而歸,史稱“十上不第”。黃巢起義后,避亂隱居九華山,光啟三年(公元887年),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,歷任錢塘令、司勛郎中、給事中等職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開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歲。
枕上聞風。明代。紀青。 疏懶而今成自然,醒來不是聽雞年。霜風一夜寒多少,重理禪衣覆足眠。
叉魚招張功曹(署)。唐代。韓愈。 叉魚春岸闊,此興在中宵。大炬然如晝,長船縛似橋。深窺沙可數,靜搒水無搖。刃下那能脫,波間或自跳。中鱗憐錦碎,當目訝珠銷。迷火逃翻近,驚人去暫遙。競多心轉細,得雋語時囂。潭罄知存寡,舷平覺獲饒。交頭疑湊餌,駢首類同條。濡沫情雖密,登門事已遼。盈車欺故事,飼犬驗今朝。血浪凝猶沸,腥風遠更飄。蓋江煙冪冪,拂棹影寥寥。獺去愁無食,龍移懼見燒。如棠名既誤,釣渭日徒消。文客驚先賦,篙工喜盡謠。膾成思我友,觀樂憶吾僚。自可捐憂累,何須強問鸮.
冬至。宋代。馬廷鸞。 山寒律琯又飛灰,萬壑松風冬起雷。風景不殊云黯淡,雪霜初霽日徘徊。無人獻襪拋塵屨,有客傳觴酦凍醅。天地不教陽德盡,韋編曾叩伏羲來。
點絳唇 寄興。明代。曹溶。 斜掩紅窗,影迷前日桃花路。送春三度,只有人如故。瘦減腰圍,每被征衫訴。歸心誤,雨聲深處,江上扁舟暮。
送梁伯暘歸括蒼三首。宋代。劉宰。 城關美少年,三五事游冶。明珰燭綺疏,寶香籠舞樹。一朝黃金盡,帷蓋羞狗馬。短檠有真樂,行矣遴取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