眉山秀拔,想公靈應與,山同不朽。山外梅花梅外雪,正是春催三九。
重辯瑤情,斜傳瑰句,引起臺萊祝。習成風尚,只今猶在人口。
翁畢觴詠而還,我來糜介,亦步人塵后。玉版筍肥雞粥美,更以水仙為侑。
心爇瓣香,圖懸笠屐,肸能通否。待春強半,還為同叔稱壽。
大江東去 壽坡詞。清代。張慎儀。 眉山秀拔,想公靈應與,山同不朽。山外梅花梅外雪,正是春催三九。重辯瑤情,斜傳瑰句,引起臺萊祝。習成風尚,只今猶在人口。翁畢觴詠而還,我來糜介,亦步人塵后。玉版筍肥雞粥美,更以水仙為侑。心爇瓣香,圖懸笠屐,肸能通否。待春強半,還為同叔稱壽。
1846-1921,字淑威,號薆園,一號芋圃,成都人。著有《續方言新校補》、《方言別錄》、《蜀方言》等,有《今悔庵詞》。 ...
張慎儀。 1846-1921,字淑威,號薆園,一號芋圃,成都人。著有《續方言新校補》、《方言別錄》、《蜀方言》等,有《今悔庵詞》。
雨中過韶州。明代。朱綝。 船下韶瀧日欲晡,四山云起景模糊。沙鷗沖雨頻來去,汀樹迷煙半有無。作客又驚三月暮,思家其柰一身孤。愁懷浩浩渾如醉,獨倚篷窗聽鷓鴣。
虞好古挽辭。宋代。史浩。 躡屩擔簦不厭頻,治安有策上嚴宸。朝為逆旅馬助教,暮作南昌梅子真。豈是天教亡寸祿,祇應身欲到三神。從今遂泯凌云氣,掛劍寒松淚滿巾。
水調歌頭 姑蘇臺。宋代。張镃。 孤棹溯霜月,還過闔廬城。系船楊柳,橋畔吹袖晚寒輕。百尺層臺重上,萬事紅塵一夢,回首幾周星。風調信衰減,親舊總凋零。認群峰,尋四塔,半煙橫。平生感慨,況逢佳處輒銷凝。休說當時雕輦,不見后來游鹿,斜照水空明。猛把畫欄拍,飛燕兩三聲。
臺灣竹枝詞 其三。清代。謝金鑾。 水仙宮外近黃昏,迤北斜看第幾鯤。潮信來特沙鹵白,亂星漁火簇城門。
社后已未始雨酒邊書。元代。方回。 今年五月梅,晝夜雨不止。及茲七八月,一旱乃如此。古言了無驗,社公飲舊水。豈其世俗移,難復論常理。里門分內竟,誰記戊與己。詰朝始霡霂,漸作霈然喜。破靴行荒園,沙泥濡足指。蕉扇戴頭歸,聲類釣蓬底。有田谷不登,無田吾何恥。荷鋤蒔蔬者,告謂土潤咫。芙蓉一二開,紅蓼亂紛委。木落樓閣出,風物甚清美。偶茲樽酒具,小醉亦可爾。土木愚頑姿,頹然隱吟幾。天地萬古悠,微躲一稊蟻。區區曷足云,后當知此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