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有四民,各分一職。農次于士,蓋尊稼穡。日出當作,日入乃息。
用天分地,以足衣食。菖葉初生,于是始耕。務限既入,農事轉急。
禾當播種,乘雨接濕。高田大豆,榆莢為候。三月區處,油麻穄黍。
時當警竊,圖葺墻宇。蠶沙麥種,四月收貯。開渠決竇,以待暴雨。
月建在午,秧苗入土。女工織作,三伏炎暑。七月芟草,燒治荒田。
大麥小麥,上戊社前。禾欲上場,九月涂倉。緝績布縷,十月多霜。
冬至埋谷,預試五種。不宜者輕,宜者則重。臘月糞地,治碓雕桑。
脩治農器,向春則忙。四時之務,展轉相尋。既有常產,當有常心。
雞豚兼蓄,棗栗成林。我念此州,土多冒占。紛紛刬請,擾擾定驗。
雨澤空過,失天之時。生意不發,失地之脂。身力不出,枉墮四肢。
于私無益,于官亦虧。耕既不深,難行根脈。耘既不勤,眾草之宅。
糞若不施,谷不精澤。收若不速,風雨狼藉。若能開墾,處處良田。
若能灌溉,歲歲豐年。古來開畝,廣尺深尺。長畝三條,于中種植。
漸鋤隴草,爬土畝中。苗根日深,耐旱與風。又有區種,與畝不同。
方深六寸,種禾一叢。七寸一區,勻如棋局。區收三升,畝號百斛。
用力既到,所收亦多。比之漫撒,效驗如何。凡苗之長,全在糞壤。
器欲巧便,牛須肥健。其或無牛,以人牽犁。彼此換工,惟在心齊。
游手浮墮,譏笑父祖。一時之逸,終身之苦。稍識文字,莫弄官方。
暫然得理,不可為常。勸爾保身,孝謹無辱。勸爾居家,省儉常足。
兄弟同心,勿營私曲。年豐感謝,休厭米谷。官租未送,莫嘗酒肉。
不尋閒事,門戶清肅。粗然不闕,教子習讀。漸入士類,光庇宗族。
歲時禮節,親鄰往復。孫曾濟濟,所謂受福。古有茅容,雞供母饌。
自將野菜,與客同飯。張氏九世,同居相愛。官家親問,寫忍以對。
郤公貧餒,甥侄孤遺。飯藏兩頰,以活兩兒。王丹在鄉,親行農野。
多載酒肴,勸賞勤者。前賢所為,可以為師。美哉農者,國之良民。
直道本業,必養其親。奸未必富,拙未必貧。地道無窮,天有冬春。
筋力在己,日用日新。俯仰求人,莫如求身。
鄂州勸農。宋代。羅愿。 國有四民,各分一職。農次于士,蓋尊稼穡。日出當作,日入乃息。用天分地,以足衣食。菖葉初生,于是始耕。務限既入,農事轉急。禾當播種,乘雨接濕。高田大豆,榆莢為候。三月區處,油麻穄黍。時當警竊,圖葺墻宇。蠶沙麥種,四月收貯。開渠決竇,以待暴雨。月建在午,秧苗入土。女工織作,三伏炎暑。七月芟草,燒治荒田。大麥小麥,上戊社前。禾欲上場,九月涂倉。緝績布縷,十月多霜。冬至埋谷,預試五種。不宜者輕,宜者則重。臘月糞地,治碓雕桑。脩治農器,向春則忙。四時之務,展轉相尋。既有常產,當有常心。雞豚兼蓄,棗栗成林。我念此州,土多冒占。紛紛刬請,擾擾定驗。雨澤空過,失天之時。生意不發,失地之脂。身力不出,枉墮四肢。于私無益,于官亦虧。耕既不深,難行根脈。耘既不勤,眾草之宅。糞若不施,谷不精澤。收若不速,風雨狼藉。若能開墾,處處良田。若能灌溉,歲歲豐年。古來開畝,廣尺深尺。長畝三條,于中種植。漸鋤隴草,爬土畝中。苗根日深,耐旱與風。又有區種,與畝不同。方深六寸,種禾一叢。七寸一區,勻如棋局。區收三升,畝號百斛。用力既到,所收亦多。比之漫撒,效驗如何。凡苗之長,全在糞壤。器欲巧便,牛須肥健。其或無牛,以人牽犁。彼此換工,惟在心齊。游手浮墮,譏笑父祖。一時之逸,終身之苦。稍識文字,莫弄官方。暫然得理,不可為常。勸爾保身,孝謹無辱。勸爾居家,省儉常足。兄弟同心,勿營私曲。年豐感謝,休厭米谷。官租未送,莫嘗酒肉。不尋閒事,門戶清肅。粗然不闕,教子習讀。漸入士類,光庇宗族。歲時禮節,親鄰往復。孫曾濟濟,所謂受福。古有茅容,雞供母饌。自將野菜,與客同飯。張氏九世,同居相愛。官家親問,寫忍以對。郤公貧餒,甥侄孤遺。飯藏兩頰,以活兩兒。王丹在鄉,親行農野。多載酒肴,勸賞勤者。前賢所為,可以為師。美哉農者,國之良民。直道本業,必養其親。奸未必富,拙未必貧。地道無窮,天有冬春。筋力在己,日用日新。俯仰求人,莫如求身。
羅愿 (1136~1184) 字端良,號存齋,徽州歙縣呈坎人。汝楫子。蔭補承務郎。宋乾道二年(1166)進士 ,歷任鄱陽知縣、贛州通判、鄂州知事,人稱羅鄂州。精博物之學,長于考證。文章精煉醇 雅,有秦漢古文之風。所撰《新安志》10卷,體例完備,章法嚴密,舍取并合隨主旨而定, 尤詳物產。提出編纂方志要注重民生,為后世學者重視。著有《爾雅翼》20卷、《鄂州小集 》7卷。 ...
羅愿。 羅愿 (1136~1184) 字端良,號存齋,徽州歙縣呈坎人。汝楫子。蔭補承務郎。宋乾道二年(1166)進士 ,歷任鄱陽知縣、贛州通判、鄂州知事,人稱羅鄂州。精博物之學,長于考證。文章精煉醇 雅,有秦漢古文之風。所撰《新安志》10卷,體例完備,章法嚴密,舍取并合隨主旨而定, 尤詳物產。提出編纂方志要注重民生,為后世學者重視。著有《爾雅翼》20卷、《鄂州小集 》7卷。
以行自西山還相訪。明代。何景明。 聞汝西山去,題詩十日還。獨行翠微里,應到玉泉灣。石璧云孤裊,冬巖菊自斑。煙霞發妙思,高詠眇塵寰。
寄題水木清華亭。元代。宋褧。 僻地開三徑,荒山住一翁。棲遲瞰澄澈,結搆倚蔥蘢。畫檻穿黃蝶,芳塍散白豵。云湫龍恍惚,月砌鶴氋氃。破曉孤村日,號秋萬壑風。溪流明見底,巖樹潤通中。曳杖行霜果,褰衣檢露叢。稻花香入戶,杉葉勢侵櫳。穫罷平川迥,樵歸狹路窮。嵐迷峰上下,泉合澗西東。陂養魚千石,秧移地百弓。收成防雀鼠,種植聚奴童。薯蕷登秋課,禾麻驗歲功。要賓如鄭驛,遺子似龐公。物外心何遠,朝中信不通。坐從書帙亂,飲
送家鞏寧。清代。陳恭尹。 家世儒官獨典軍,紫髯三十坐高軒。戰旗指處無堅壘,仕路從來有孟門。劍長澀苔收殺氣,馬驕沙草散蹄痕。舊時贈客金錢盡,更向誰人受此恩。
恭和聞喜宴御制。宋代。魏了翁。 祖宗德澤被生民,列服山川各效神。幾見高岡鳴鳳集,又盾層浪化魚新。升歌幸聽三間雅,佩印行紆五兩綸。圣世賓賢如此厚,致君忍負不貲身。
西崦山前逢首夏,與君一笑共扁舟。已無梅花爛刺眼,賴有太湖清散愁。
晴日菰蒲鵝鸛下,遠風波浪魚龍游。酒酣忽憶鴟夷子,長日掛帆天漢流。
夏朝同顧九和侍講湛次泉編修應元忠吉士汎舟出西崦游太湖。明代。鄭善夫。 西崦山前逢首夏,與君一笑共扁舟。已無梅花爛刺眼,賴有太湖清散愁。晴日菰蒲鵝鸛下,遠風波浪魚龍游。酒酣忽憶鴟夷子,長日掛帆天漢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