遭世多悲,非君子宜。鹿去蘋野,鳥繞南枝。山不靳阿,水不靳湄。
強則鯨吞,弱乃蚌持。黃旗紫蓋,此又何時。履菅衣蒯,將以報誰。
忠由我作,事由天格。我際天窮,天非我薄。知命不憂,遇解而作。
為鈍為愚,茍不為惡。
矯志詩二首 其一。明代。郭之奇。 遭世多悲,非君子宜。鹿去蘋野,鳥繞南枝。山不靳阿,水不靳湄。強則鯨吞,弱乃蚌持。黃旗紫蓋,此又何時。履菅衣蒯,將以報誰。忠由我作,事由天格。我際天窮,天非我薄。知命不憂,遇解而作。為鈍為愚,茍不為惡。
郭之奇(1607年-1662年),字仲常,號菽子,又號正夫、玉溪。廣東揭陽縣榕城東門(今廣東揭陽市榕城區)人。為南明大臣,歷任南明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(相當宰相)兼吏部尚書、兵部尚書,率軍轉戰閩粵滇黔抗清,于順治十八年(1661年)在廣西桂林為清將韋永福所俘,翌年殉國。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追謚忠節。 ...
郭之奇。 郭之奇(1607年-1662年),字仲常,號菽子,又號正夫、玉溪。廣東揭陽縣榕城東門(今廣東揭陽市榕城區)人。為南明大臣,歷任南明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(相當宰相)兼吏部尚書、兵部尚書,率軍轉戰閩粵滇黔抗清,于順治十八年(1661年)在廣西桂林為清將韋永福所俘,翌年殉國。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追謚忠節。
題養正圖六十首 其九 戒君節飲。。弘歷。 飲君致君樂,籩豆能無亂。卜晝未卜夜,不過能救半。傳稱兼仁義,阿好乃過贊。
九日省中諸公邀游兩高遇雨不遂小酌靈隱。明代。王世貞。 秋山鐃吹擁登臺,龍藏含云郁未開。天際兩高風雨色,客中重九弟兄杯。茱萸插罷偏成感,竹葉飛時不待催。昏黑上方那可到,諸君虛有大夫才。
題法輪寺。宋代。王之道。 孤塔云煙外,荒蹊草莽間。蓼花紅糝碎,楓葉絳綃殷。送客三溪遠,逢僧半日閒。功名休覽鏡,淪落鬢毛斑。
對雪。明代。文徵明。 短榻無聊擁敗綈,開門深雪壓檐低。蒼松白石寒相照,曲巷斜橋去欲迷。舞態不禁風脈脈,羈懷都似鳥凄凄。小山詩思清如許,不見高人出剡溪。